Total Pageviews

Friday 30 November 2012

007系列电影50周年纪,全22集

007是风靡全球的一部谍战电影,007不仅是影片的名称,更是主人公特工詹姆斯·邦德的代号。他冷酷但多情,机智且勇敢,总能在最危难时化险为夷,也总能邂逅一段浪漫的爱情。历任007都是大帅哥,再加上性感漂亮的邦女郎,以及扣人心弦的精 彩剧情,让这部影片直至今天仍被广大影迷所热爱。 第一部007电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007电影系列风靡全球,到今天历经将近50年长盛不衰。

007系列电影50周年纪念版 [全22集] 强烈推荐下载
第1部:007之诺博士/铁金刚勇破神秘岛(港)/第七号情报员(台) [肖恩·康纳利]
第2部:007之来自俄罗斯的爱情/铁金刚勇破间谍网(港)/第七号情报员续集(台) [肖恩·康纳利]
第3部:007之金手指/铁金刚大战金手指(港)/金手指(台) [肖恩·康纳利]
第4部:007之雷霆万钧/铁金刚勇战魔鬼党(港)/霹雳弹(台) [肖恩·康纳利]
第5部:007之雷霆谷/铁金刚勇破火箭岭(港)/雷霆谷(台) [肖恩·康纳利]
第6部:007之女王密使/铁金刚勇破雪山堡(港)/女王密使(台) [乔治·拉扎贝]
第7部:007之金钢钻/铁金刚勇破钻石党(港)/金钢钻(台) [肖恩·康纳利]
第8部:007之生死关头/铁金刚勇破黑魔党(港)/生死关头(台) [罗杰·摩尔]
第9部:007之金枪人/铁金刚大战金枪客(港)/金枪人(台) [罗杰·摩尔]
第10部:007之海底城/铁金刚勇破海底城(港)/海底城(台) [罗杰·摩尔]
第11部:007之太空城/铁金刚勇破太空城(港)/太空城(台) [罗杰·摩尔]
第12部:007之最高机密/铁金刚勇破海龙帮(港)/最高机密(台) [罗杰·摩尔]
第13部:007之八爪女/铁金刚勇破爆炸党(港)/八爪女(台) [罗杰·摩尔]
第14部:007之雷霆杀机/铁金刚勇战大狂魔(港)/雷霆杀机(台) [罗杰·摩尔/克里斯托弗·沃肯]
第15部:007之黎明生机/铁金刚大战特务飞龙(港)/黎明生机(台) [提摩西·道尔顿]
第16部:007之杀人执照/铁金刚勇战杀人狂魔(港)/杀人执照(台) [提摩西·道尔顿]
第17部:007之黄金眼/新铁金刚之金眼睛(港)/黄金眼(台) [皮尔斯·布鲁斯南/肖恩·宾]
第18部:007之明日帝国/新铁金刚之明日帝国(港)/明日帝国(台) [皮尔斯·布鲁斯南/杨紫琼]
第19部:007之黑日危机/新铁金刚之黑日危机(港)/纵横天下(台) [皮尔斯·布鲁斯南/索菲·玛索/丹尼斯·理查兹]
第20部:007之择日而亡/新铁金刚之不日杀机(港)/谁与争锋(台) [皮尔斯·布鲁斯南/哈莉·贝瑞/麦当娜]
第21部:007大战皇家赌场/新铁金刚智破皇家赌场(港)/007首部曲:皇家夜总会(台) [丹尼尔·克雷格/伊娃·格林/麦德斯·米科尔森]
第22部:007大破量子危机/新铁金刚之量子杀机(港)/007量子危机(台) [丹尼尔·克雷格/欧嘉·柯瑞兰寇]

利用Bigdump导入数据库

phpMyAdmin对导入的数据库大小是有限制的,如果遇到大数据库怎么办呢?能不能不通过phpMyAdmin导入数据库呢?请看下文!

BigDump 是由德国人 Alexey Ozerov 用 PHP 语言开发的一个工具脚本,它只有一个文件,名为 bigdump.php(你可以改名运行)。这个文件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与你的网站核心程序无关,不管是 WordPress,Drupal 还是 Joomla,只要你使用的是 MySQL 数据库,都可以用 BigDump 来恢复超大的 .sql 格式备份文件。

1、获取 BigDump 文件并设置

我们下载 BidDump 工具并解压,得到一个 bigdump.php 文件。毫无疑问,bigdump.php 文件需要设置一些参数,否则它怎么知道要导入的数据库的连接帐号?

用文本编辑器打开 bigdump.php 文件,在大约第 38 行开始,我们设置要导入的 MySQL 数据库连接参数。

修改完成后,将bigdump.php上传到空间根目录(文件名可以任意修改)。

2、启动 BigDump 工具

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bigdump.php 所在 URL 并回车,运行这个文件。
3、还原 MySQL 数据库备份文件

点击页底的upload,上传你要还原的数据库,网页只能上传最大100M的数据库,ftp上传大小不限.

 点击“Start Import”,数据库开始还原,原来显示进度条的地方,现在显示了一条消息:Congratulations: End of file reached, assuming OK.意思是说:已经到达文件末尾,想必已经成功了。看到这条消息,你就可以完全放心了。BigDump 已经成功地将你的 SQL 备份文件导入到你所指定的 MySQL 数据库里面了。

注意:数据库恢复成功结束后,不要忘记删除 bigdump.php 备份工具和你的 SQL 文件!

这样,我的数据库就成功导入了,而且没有出现任何错误。通过phpmyadmin导入数据库出错或者想导入大数据库的童鞋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下载地址: https://www.box.com/s/4iajxeyar6al1vdcw08b
----------------------------------------------------------------------------
 超好用的MYSQL数据库文件导入工具:BigDump


数据安全是网站的首要问题,及时、定期备份数据库必须成为一个好习惯。对于常见的备份方法, 如使用插件、wordpress后台备份等,这里就不多说了。而对于大数据库的备份,如SQL 备份文件大于 2MB,甚至大于 10MB,这个时候如果你通过 phpMyAdmin 来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就会出错。这是因为你的 SQL 文件体积太大,超过了phpMyAdmin 的处理能力,这种情况在网络速度比较慢的情况下尤为突出,例如站长在周末晚上8点这个网络拥挤的时段尝试使用 phpMyAdmin 来恢复大型 MySQL 数据库备份,就容易遇到这种问题。很显然 phpMyAdmin 只适用于恢复比较小的 SQL 文件备份。对于超大 MySQL 数据库备份的恢复,你必须换一个专用的恢复工具,那就是:BigDump


BigDump 数据库导入工具简介
    BigDump 是由德国人 Alexey Ozerov 用 PHP 语言开发的一个工具脚本,它只有一个文件,名为 bigdump.php(你可以改名运行)。这个文件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与你的网站核心程序无关,不管是 WordPress,Drupal 还是 Joomla,只要你使用的是 MySQL 数据库,都可以用 BigDump 来恢复超大的 .sql 格式备份文件。
    BigDump 工作的原理也很简单:切割分段导入。它在读取 SQL 文件时,每次只读取一小部分,将其导入,然后重新开始一次恢复进程,再读取一小部分…… 周而复始,直到将整个 SQL 文件全部导入。
BigDump 数据库恢复工具用法演示
    假设我们已经有了一个 MySQL 数据库的备份文件,名为 qsg1.sql,文件大小约 150MB(这么大的文件别指望通过 phpMyAdmin 来恢复了)。数据库字符编码为 utf-8。我们演示一下如何通过 bigdump.php 工具将这个备份文件恢复到在线数据库中去。
1、获取 BigDump 文件并设置
我们下载 BidDump 工具并 解压,得到一个 bigdump.php 文件。毫无疑问,bigdump.php 文件需要设置一些参数,否则它怎么知道要导入的数据库的连接帐号?用编辑器打开 bigdump.php 文件,在大约第 38 行开始,我们设置要导入的 MySQL 数据库连接参数。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说,设置好这几项就可以了。对于某些特殊数据库,还需要在下面第66行左右设置数据库字符编码。bigdump.php 文件中没有预设这个参数,原文是:$db_connection_charset = ”;如果你的数据库是 UTF-8 编码,那么此处就要修改为:$db_connection_charset = ‘utf8′;注意那个连字符要去掉。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将设置好的 bigdump.php 文件上传到网站上,推荐上传到根目录下的某个文件夹里。
    2、上传 MySQL 数据库备份文件
    现在需要将数据库备份文件上传到 bigdump.php 所在的目录中。考虑到文件较大,我们通过 FTP 软件上传 zip 格式的文件,然后在后台将其远程解压得到 xxxx.sql 文件。
    3、启动 BigDump 工具
    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 bigdump.php 所在 URL 并回车,运行这个文件。它在启动时就自动扫描所在目录中的全部文件和子目录,如果找到 SQL 格式或者 gzip/zip 格式文件,就假设这是数据库文件,在这些文件后面,就会显示出相应的操作链接,分别是“Start Import”(开始导入)和“Delete file”(删除文件)。同时也会显示 SQL 文件的大小。
    在该界面,还可以看到一个文件上传功能,点击那个“浏览”按钮,你就可以上传一个 SQL 文件(或其压缩包)来进行导入。但是我们不推荐使用此功能。对于大型文件,FTP 上传是最佳选择。
    4、运行 BigDump 导入功能
    点击“Start Import”链接,经过一段时间后(大约1分钟,视空间状况及网速而定),这个 100MB 大小的 SQL 文件终于导入结束。原来显示进度条的地方,现在显示了一条消息:
Congratulations: End of file reached, assuming OK。意思是说:已经到达文件末尾,想必应该成功了。看到这条消息,你就可以完全放心了。BigDump 已经成功地将你的 SQL 备份文件导入到你所指定的 MySQL 数据库里面了。
    注意:数据库恢复成功结束后,不要忘记删除 bigdump.php 备份工具和你的 SQL 文件

多少精英正在移民海外,他们寻求什么??

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已成为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军,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移民输出国。
  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正在经历全球化的新阶段。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撒落着无数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这句18年前的电影《大撒把》中演员葛优谋划移民路线图的经典台词,如今已由喜剧几乎变成现实。
  想移民么?现在,你不再需要乘上前往西伯利亚的火车,穿越广阔的俄罗斯,到巴黎等待夏季观光团,再伺机前往贝劳,然后以贝劳为跳板前往美国。
   你只需要准备一张35万美元以上的存折,在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厅里,由热情的中介小姐引导你,在挨着太平洋,同样浩瀚的加勒比海地区,无数撒落的璀璨明珠 之间,使劲圈中其中的一小颗——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这个绝大多数中国人闻所未闻的小国,如今竟已成为众多新富阶层的移民目标之一。
  这个将电影变成现实的场景,只是眼下众多移民推介会的一幕。在众多更高端的推介会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才是主流重头戏。
  过去十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以下简称PR)或国籍。在他们看来,优质教育、清洁空气、安全食品、资产转移、安全感,都将在移民的彼岸得到。
   各种数据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不同于第 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构成了不容忽 视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
  
  北京买房,不如移民?
  中国社科院 《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
  2010年4月北京车展上,一则移民广告打得相当煽情: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
   这条广告背后心照不宣的潜台词是:在二套房购买门槛提至史上最高,北京二环以内一手房价每平方米均价仍死守3万元时,仍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美国,已开 始推行EB-5类签证,吸引各国有钱人入籍,最低投资50万美元(约人民币342万),即有资格申请美国绿卡。“理论上,居住二环以内的北京人民都具备了 移民美国的条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笑说。
  其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
  2008年一宗移民美国拒签案让大众对中国富人的美国梦与财力叹为观止。彼时,147名富豪组团投资,每人欲出50万美元,集资7350万美元,打算投入到美国费城会议中心的扩建中,以此办理投资移民。申请因涉及人数众多,有违移民法之嫌,全部遭拒。
   这并没浇冷富人们的移民热情。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上一联邦财政年度获批的EB5类签证移民总数,已从 2008财年的1443人升至4218人,其中七成左右主要来自中国。齐立新说,投资移民成功率高的国家分别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其规定投资门槛 分别为40万加元(约235万人民币),80万澳元(约454万人民币),150万新元(约962万人民币)。
  此外,申请难度最高的欧洲,近两年仍频频有富裕家庭关注。在荷兰一家移民机构任律师助理的黄馨(化名)说,中国富人已成为他们最优质的客户,每年他们都会提供免费往返机票和酒店住宿,邀请中国富商赴荷考察投资项目。
   加拿大移民局数据显示:2009年,加国投资移民全球目标人数为2055人,中国大陆的名额占了1000名左右。以投资起步价40万加元(约235万人 民币)计算,仅2009年,即使只按“门槛标准”计算,从中国流向加拿大的财富至少23.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座世博会中国馆。
  事实上的财 富转移远远高于以上粗糙的估算。2001年,申请移民加拿大时,马舒办理的是技术移民,尽管身为广州某公司高管的他彼时资产已达上千万。“投资移民门槛很 高,不是说你口袋有三百多万就能移民加国了,还必须雇用一定数量的当地雇员,每年有一定销售和利润额度。”在相对少数的投资移民之外,技术移民是一个更为 庞大的群体。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告诉本报记者,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
  这意味着,每 天都有近60名教育背景良好、工作体面、收入颇丰的中国中产精英同时向加拿大移民局递交移民申请。不仅仅是加拿大,过去十年,随着各移民接收国政策的放 开,中国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与财富精英大量入籍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如今,对于几乎所有一线城市中产阶级而言,一个集体感受是,每个人身边都有起码一 个朋友正在或已经办理了移民。
  马舒学的是国际贸易,加国驻香港的移民官专门为他设了一场长达一小时的英语面试,申请顺利通过。他的履历是中国典型的中产精英:毕业于某名校,三十出头即担任广州某文化公司高管,有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后独立创业经商。
  “分数有可能达标的人才基本素质为硕士以上学历、精通英语,3-5年以上工作经验,”马舒说,“就是中国的中坚分子。”
  马舒只是庞大的“中坚分子”群体中的一个。据统计,2009年度,中国移民加拿大共2.5万人;移民美国约6.5万人;2008年度移民澳大利亚约1.6万人。
  在加、美、澳三大主流目的地之外,香港、新加坡和异军突起的中北美小国也同时在吸纳大量中国大陆移民。
  2007年,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的同时,中国流失的精英数量也居世界之首。
  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
  
  他们在寻求什么?
  优质的教育,健康的环境,安全的食品,规范的法律,甚至身份的象征,都对移民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1992年葛优、徐帆主演的《大撒把》热播时,马舒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三年。这部移民题材电影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移民热潮,彼时,移到哪是次要的,移出去才是关键。
   马舒并没陷入那拨移民狂躁症之中。由于工作的关系,马舒常在国外出差,熟知1978年以来大批偷渡出境的同胞,在海外维生本领仍是卖苦力,这批处于社会 底层的群体至今仍占所有华人华侨的绝大多数。1990年代初期冲出去的同龄人,也远未过上光鲜的生活。一名定居欧洲的朋友,工科博士,彼时做着一家杂货铺 的老板兼店员,每天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计算一双人字拖加两罐卡布其诺等于多少英镑。
  拘谨、沉默、没有宗教信仰、畏惧谏言、不参与公共事务,这些骨子里挥之不去的集体气质加深了黄、白两个世界的隔膜。
  马舒的理想是逐渐做到公司高管,而不是出国做超市店员。干了几年,马舒独立出来单干,顺风顺水的生意突然败于一场糊里糊涂的官司。2001年,马舒办理了赴加技术移民。
  寻求安全感、为孩子谋求优质教育,是所有受访者移民的前两条理由。其中一名受访者是身家数亿的温州商人,与本报记者第一次见面的场合,竟然是在他中学同学的家中。尽管在中东经商多年,他身上仍未散去温商特有的熟人社会处事风格。
  2009年,他开始将中东的生意转移至美国,通过投资一座中美贸易城,投资移民。他坦言越来越不喜欢每周有四天时间得在外应酬、打点各路官员、朋友,向往“公私分明的生活方式,把更多时间留给老婆和孩子”。
  在他的圈子里,移民甚至成为身份量级的标识。他们将之称为“抄捷径”,即用过去20年里迅速积累的财富,支付转型期的中国所付的或忽略的代价:规范的法律、孩子的教育、高福利、低征税点、低遗产征税、健康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免签多国护照的便利等。
  他的同龄人中,许多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父辈、亲友偷渡欧洲,有的为了入籍还加入法国外籍军团,“现在轮到我想出去了,”他说,“但已经跟他们那批移民不一样,我们有了更多选择。”
   另一个低调得近乎隐秘的移民群体常人无法轻易接近。公开资料显示:加拿大的多伦多和魁北克是华人富豪移民的首选地。而在澳大利亚,华人富豪的首选地是悉 尼与墨尔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已经明确将吸引华人富豪作为移民政策的重要考量依据。而对于这些新富阶层来说,财产的安全则是他们最大的需求。
   新加坡在过去几年也成为国内富豪青睐的理想之地。2008年新加坡取消了遗产税,令该国对国内富豪的吸引力加大。与加拿大不同的是,新加坡对移民没有居住 时间的限制,因此许多获得新加坡绿卡的中国富豪仍可以持续在国内经营企业,这点也对国内业务存续的企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许多国内富豪都在新加坡乌节路 (属于商务中心)购买公寓房,或者是圣淘沙购买别墅,形成新的生活圈。
  这一群体在技术移民印象中,封闭而光鲜,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从不 参与任何华人社团活动,全都住在当地高端社区,有的甚至把名字都改了。一位移民律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曾被中国某部门要求配合调查他的一名客户,据说此 人出境后,被查涉嫌挪用上亿公款,这位律师拒绝了:“保护客户的隐私是律师的义务。”
  
  为了子女的未来
  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
  在技术移民的世界里,他们首先得适应谋生的艰辛与社会地位的落差。各国在制定技术移民政策时,都将本国急缺的人才类型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青睐IT工程师和会计师。
  但由于两国各大公司只认可本国及北美的工作履历,大多数来自中国的技术移民都无缘从事原先的职业。
  刚到加拿大时,马舒的谋职底线是“先当个经理,也是可以的”。以他在国内的公司高管背景,“无论如何不算过分”。
  当看到一位在国内做IT工程师的朋友,在加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餐馆服务生,三天后还因表现笨手笨脚被开除时,马舒“心都凉透了”。
  三个多月后,他终于在一家电讯公司谋到销售国际长途电话的工作。这名快40岁的新手,每天都要和小年轻一起竞争业绩,每拉到一个顾客,奖励2加元,如果足够勤奋,一个月能拿到800加元(折合人民币5191.28元)。
  没人知道他曾打理过资产上千万的公司,也没人在乎。每次面试时,面试官的态度礼貌而坚决,“虽然你在中国的工作履历很吸引人,但对不起,这不算数。”
  受过高等教育,在国内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教养良好,地位体面,收入可观,这是中国技术移民的共性。相比二十出头即赴美读MASTER、PHD,毕业后留美工作的留学型移民,他们移民时年龄已在30~40岁,选择余地与竞争力都较小。
  马舒身边的移民同胞,有的曾是大学老师,有的曾任公司主管,有的是技术骨干,到加拿大后,他们成了卡车司机、超市货柜员、收银员;一名好友,在一家公司做技术,表现颇受认可,却十年未受提拔;另一名好友,在四十岁时,重返大学,现在正读大一。
   和普通大众想象中不同,大量技术移民在国外的生活虽然平稳却远不如国内光鲜。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他们中的大多数需要褪去在国内“成功人士”的光环,回归 普通到平淡的生活。但他们更多着眼于自己子女的未来,他们普遍希望下一代能够在异国延续自己在国内的成功。“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一位已经移民加拿 大近10年的技术移民如此总结。
  也不是每个中国技术移民都想得开。2005年,让加拿大移民圈内轰动的两起事件,一是湖北省前理科状元读完博士后,只在一家工厂找到一份体力工,跳楼自杀;另一名中国博士在被公司辞退后,跳桥身亡。
  马舒觉得,这都是让中国的教育给害的,“尊卑贵贱意识太深”,“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已经渗透到西方人的骨子里”,在马舒印象中,在餐馆遇到对服务生大声呵斥的基本都是中国人,“加拿大人很诧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尽管谋生艰难,尽管这两年澳、加开始收紧技术移民政策,申请移民的中国公民不减反增。美国移民局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大陆共有4万人加入美国籍,移居其他国家的移民总数也在4万左右;在新加坡,华人总数约占全国人口75%。
  马舒至今保存着2001年初到加拿大的一份报纸,上面刊登着当时的加拿大总督(相当于中国***长),多用了15000加元(约10万人民币)装修办公室,被媒体曝光,道歉无果,只好引咎辞职。
   虽然一度从事蓝领工作,马舒与朋友从未感到尊严因此受到损害,住房价格合理,多伦多居民曾一度**当地楼市被大量涌入的中国富人炒高;重新念大学的朋 友,享受加国政府的教育补贴,每月2000加元足以支付学费及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你现在能理解我不后悔移民的理由了吧?”他说。 中国绕不开?
  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仍然同时可以是一名中国人。
  在越来越多的技术移民家庭中,至少一名家庭成员保持中国国籍,以便给自己留条就业机会。这一现象很像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香港掀起的移民高潮,人们把男主人保持香港籍的现象称为“太空家庭”,太太在国外照顾孩子,先生们继续在香港工作、做生意。
  彼时的香港,一方面在许多人眼中政治前途不明,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起飞,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与利润空间,这些正是社会已平稳发展了几十年,各领域成熟完善的西方国家所缺乏的。
  马舒重新开始操起老本行,做国际贸易,最初开始的生意还是与中国相关,即将国内的重型机械销往海外。
  马舒承认,如果是想做生意,赚钱,中国是绕不开的天堂。
  李兆,普美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移民加拿大,获取永久居留权后,仍然生活在北京。这位留学法国五年的28岁年轻人开车前总习惯性地将ARMANI西装脱下,挂在车后座,扣上安全带,才启动车子。
  移民是他“长远布局的战略”,他坚信,与国际合作伙伴交往时,自己身上的欧洲气息与加国身份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与谈判的砝码。并且,这样的想法已得到越来越多致力于发展为跨国企业的商人的认同。
  在他所知道的投资移民中,放弃中国国籍是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要么是全身而退出国养老,要么是嫁人,相夫教子去了”。绝大多数只是需要获取PR,两者之间只是政治权利上的差异,却能保证自己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在国内畅通无阻地做生意。
  “获取PR,是为了让自己更自由,”李兆说,“对于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个人来说,这点至关重要。”相比中国护照的13个免签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免签数量分别为125、120、130、122和110。
  凌霄君,2007年投资移民新加坡,夫人孩子都迁居狮城,自己在上海继续生意。“在新加坡,生意有15%的利润,已经很让人欢欣鼓舞了,可拿回中国呢?太一般了。”“这就是中国的好处,”移民对他来说,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这些投资移民的商业逻辑中,个人身份与对中国的认同问题已经剥离开来,祖国不仅仅只是有着高度文化认同与依赖的政治概念,更是一座奶牛牧场,他们喜欢喝牛奶,并不意味着乐意和奶牛过一辈子,而是把牛奶挤出来,带走,同时,奶牛场也受益。这样有什么不好?
  孙多菲,美国留学生,绿卡持有者,2007年回国与姐姐开创第五大道奢侈品网购站,低于国内专营店的价格使生意很快红火起来。2008年,孙多菲干脆把哈佛毕业的丈夫王征也叫了回来。
  在波士顿,王征是一家公司的建筑工程师,小老板也是个中国人,五十多岁才爬到合伙人的位置,他觉得自己再这么呆下去,“闭上眼睛就能想到自己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样子。”
  回国后,在正处于急速上升期的建筑业中,王征很快成为一家两千人规模的公司的副总,年薪是波士顿的两倍。“回到中国,你会觉得整个人生都彪悍起来了,”孙多菲说,“那是30年走完人家100年的路的速度。”
  对于已拿到美国等国家国籍的王征们而言,仍然实行单一国际制的中国国籍法越来越成为国际化生活的障碍。
   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钱江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是在1950年代的万隆会议上由周恩来总理向东南亚各国承诺过的,以避免东南亚的华人华 侨陷入双重政治效忠的尴尬和危险。近几年,多有商界、文化节、知识界高层人士通过与中央高层见面的渠道呼吁实施双重国籍,这一问题也数次被高层讨论,但很 快否决,“在身份证问题、户籍问题、迁徙自由问题等一系列身份界限没有解决之前,承认双重国籍,仍会带来新的,甚至是更大的不公平”。
  一位已移民澳大利亚的学者则认为,中国实施双重国籍,是国际趋势,目前全球一半以上国家承认或默认双重国籍,韩国、印度等在转型期一度流失大量精英人才的国家也已开始默认双重国籍,吸引精英回巢,站在全球化人才流动、合作的角度考虑,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纠结了两年之后,马舒终于决定加入加拿大国籍,经常在国际间飞行的他需要更实际的安全感,作为加国公民能享受到极其重视与完善的外事保护,另一方面,每次回中国,他又不得不到中国领事馆排队,作为一名外国人申请签证。
  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仍然同时可以是一名中国人。
  
  (文中马舒、凌霄君为化名)
中国如何面对精英移民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移民,其中不乏作为社会中坚的精英阶层,通过留学、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等方式移居海外,大多前往欧美澳加等西方发达国家。
  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这些高素质人才往往都是耗费了本地社会十余年,甚至数十年的资源才培育出的精英,恰是当下稀缺的人力资本,如此轻易就流失海外,中国怎么办?其实,早在我们遇到这个问题之前,亚洲的不少后发国家和地区也都经受过类似的困扰。
  后发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经历
  在中国大陆之前,印度、新加坡和台湾都曾经历社会中坚阶层大流失
  说到中国在亚洲的邻居,首先要把视线投向印度。
  大英帝国在南亚次大陆漫长的殖民历史,为印度留下了全套英文教育的传统。尽管难免带有南亚口音,英校出身的印度学生仍能直接与西方人沟通,听说 读写都不成问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印度学生直接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数理、财会、商贸、管理、医学等等专业课程,这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与西方社会接 轨。加上海外印度人社群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跨国移民网络很自然地将大量印度青年才俊送往西方社会。
  从1960年代开始,印度社会也曾为人才外流而感到忧虑,甚至有人提议应对这类移民征税,以弥补本地社会的公共资源流失。不过,在过去的几十年 里,印度逐渐意识到,移居海外的留学生和专业人士尽管远离故土,但是却没有中断与家乡的联系和互动,并且不断为印度本土及其国际形象输送价值。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印裔移民的侨汇多年来占据全球侨汇排行的榜首;海外印籍印裔学者和专业人士每年都为印度国内机构带来众多国际交流合作 的机会;2000年《时代》周刊对美国各族裔移民进行评比,印度人被评为“最聪明的移民群体”,因为全美有超过20万印裔富豪,他们不仅富有,而且受过高 等教育,同时,他们在硅谷及其他领域的突出成就,也令印裔美国人的正面形象时常上镜。这些事实渐渐平复了印度本土对于人才外流的不满,并开始视这类移民为 一股潜在的积极力量。
  除了印度,新加坡也是一个值得参详的近邻。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建国以来,这个岛屿国家经历了一段颇为艰难的挣扎求存时期。
  新加坡人口以华人为主,是周围穆斯林海洋中的华人孤岛,在区域国际族群政治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同时,新加坡又是历史上华人移民的重要枢纽, 有着广泛的跨国华人网络联系。因此,许多本地华人中产家庭往往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通过家庭团聚、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前往英美澳加者颇众。
  对于一个仅有数百万人口的小国而言,这样广泛的社会中坚人口流失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新加坡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吸引海外高素质移民。例 如,新加坡在中国大陆、印度和东盟国家分别设有专项奖学金,全额资助这些国家的资优学生赴狮城修读大学本科。根据奖学金合同条款,学生毕业后需留新工作, 一般以三至六年为限。那么这些外国学生是不是都会留下来定居呢?显然不是。不过,即便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最后选择离开狮城,但是在这个南洋小岛旅居近十年的 经历,却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抹不去的印记,从而使新加坡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跨国网络及社会资本,也成为这个小国彰显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华人移民脉络里,台湾亦是不得不提的个案。从两蒋时代开始,留学海外就是不少台湾普通家庭对其子女的最高期待。由于早年两岸局势变幻莫测,许多台湾留学生纷纷定居海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学的高潮时期,只有20%的留学生学成返台。
  这一波人才流失以1979年为顶点,当年回流的留学生仅占8%。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的亚洲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台湾经济并未因知识型人才外流 而受挫,仍然能够飞速发展。到1980年代中期,台湾的人才外流速度开始放缓,而1985至1990年间,留学生的回流比例则爬升至33%。紧接着,台湾 迎来了产业结构提升的挑战,劳动密集型企业式微,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于是,回流的海外专才尝到了“百年不遇我逢时”的甜头,台湾岛内的高科技产业也 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仅如此,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迅速扩张,大量留学返台人士加盟本地高校,着实打造出相当整齐的师资团队。
  如何从“人才外流”到“人才流转”
  在全球化时代,“人才获益”、“人才流转”、“软实力”等概念已逐渐取代了“人才流失”。
  看过以上的亚洲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大陆在面对人才外流的问题时,一点也不孤独。但中国大陆人才外流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在时间上晚于上述亚洲社会,因此中国在人才策略方面应对本土产业结构提升的挑战显得更加紧迫。
  然而,尽管人才回流对移民输出地十分重要,但是“回流”这个决策却未必能为这些出国多年的专才本身带来直接收益。简而言之,一位硕士毕业的工程 师在美国的收入,一般情况下高于他在中国大陆就业的收入,更不用说,今天大陆年轻人还面对高房价、医保体系不完善、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等诸多经济压力。
  中国大陆近年来已经陆续开始推行一系列吸引“海归”专才的优惠政策。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及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的基础上,2008年中 共中央组织部推出了吸引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千人计划”,预计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吸引千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到中国工作,并建立40到50个海外高层次 人才创新基地。此外,由中央及地方多部门合办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从1998年开始就成为常规活动,通过驻外使馆、学生学者组织等机构全球招募高 端人才回流。
  与台湾曾经走过的发展轨迹十分相似,今天的中国大陆不仅面临产业结构提升,而且也在大幅扩张高等教育的覆盖率。这些都为海外华人华裔专才回流提 供了多元的就业机会。尽管目前实际回流人数还很有限,不过,乘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势头,尤其是经历了2008年底的金融海啸之后,“回国”已经越来越普遍 地成为留学生及专业人士的备选项。
  由于历史因缘,二战后的发展中社会遭遇到现代化与全球化的交叠,致使社会的结构转型更加剧烈和复杂。精英人才流失并不只发生在中国大陆,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印度等地都经历过类似的担忧,并渐渐从焦虑中走出,用更加超脱的思维来看待全球化和跨国移民现象。
美国印度裔学者Anjali Sahay在她2009年出版的新书《印度裔移民在美国:人才流失还是获益》中,基于经济学理论提出对人才外流现象的四项共通性推论:
  1.发明与创新是无国界的;2.经济全球化与资本运转使得技术型劳动力不再只循单向流动(发展中社会去往西方社会),而可能有多元流向(在不同 国家社会之间往复流动);3.有关资深技术移民,无论从国家还是个人层面,核心考量仍是经济利益;4,根据薪资与利润的边际生产率理论,在人口基数庞大的 移民输出国,没有出国的民众之福利并不会因为移民外流而受到影响,因为外流移民在带走他们产值的同时,也带走了他们对原居地社会的索求。
  Sahay是基于经济学角度提出以上的论点,而在移民研究的社会学领域,目前主流观点也是强调全球化时代跨国网络所建构出的跨国社会空间,以及 由此带来的跨国社会资本积累,社会资本与货币资本之间的转换。人才外流不再只是人们眼中的资源流失,“人才获益”、“人才流转”、“软实力”等概念已逐渐 取代了“人才流失”。
  今天,我们周围其实早有众多经验可资借鉴。我们可以学习印度,强化故土与海外侨社的联系,因为海外网络就是社会资本;我们也可以学习新加坡和香 港,全面打造国际都市以吸引跨国财团,透过企业入驻带来整个海外精英团队……总之,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思考的,是如何增强自身的吸 引力,让现有居民不愿离开,令海外精英趋之若鹜;如果因为担心人才外流而限制人口流动,那就是背离世界大趋势的因噎废食之举了。作者: 阎靖靖(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
中国人“全民移民”的真正原因。。。。。
官员想移民,是因为担心自己有一天会东窗事发;
老板想移民,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财产会被“均富”;
白领想移民,是因为自己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百姓想移民,是因为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活路!

----------------------------------------------------------

中国的知识和财富“退出”潮说明了什么?



最近中国的两则互为关联的新闻尽管并不轰动,但却引人深思。一则是香港高校今年招收了1400多名内地高考尖子;另一则是关于所谓的 “第三波移民潮”。据报道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富商(富有中产阶级),通过技术或投资移民等方式,前往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澳洲)、新西兰(纽西兰)、新 加坡等发达国家居住。这两则新闻都是关于移民的,前者属于知识移民,后者属于财富移民。换句话说,知识和财富从中国“退出”而进入了另一些国家。无论是出 国留学还是移民国外,没有什么令人惊讶的地方。近代以来,为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国留学生前赴后继。移民更不必说,向往美好生活的中国人或者被生活所迫的 人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移民国外的希望。改革开放之后,这两大趋势仍然继续。一些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这两则很平常的新闻很容易使人想起当代政治经济学家赫希曼(Albert O. Hirschman)的一篇文章。赫希曼1933年离开德国,移民到美国居住。他本人是“退出”者。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解体之后,他从东德移民 史的角度写了一篇题为“退出、声音和民主德国的命运”的文章,发表在1993年《世界政治》1月号上。1970年,赫希曼发表了一部题为《退出、声音和忠 诚:回应公司、组织和国家的衰落》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赫希曼讨论了公司、组织和国家是如何衰落及其如何防止衰落的几种途径。根据他的研究,组织衰落的 主要原因在于失去组织成员的“忠诚”,即如果组织成员“退出”了组织,那么组织必然衰落。所以如果要防止组织的衰落,就要维持组织成员对组织的“忠诚”。 如何保持组织成员的忠诚?两种途径。一是组织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二是容许组织成员发出“声音”,批评组织的不足,从而令组织改进其服务。但如果组织 不能为其成员提供满意的服务,或者在组织成员不满的情况下不容许发出“声音”,或者在组织成员发出“声音”后服务依然得不到改善,如果存在“退出”机制的 话,那么组织成员就会选择“退出”。一旦选择了“退出”,那么组织的衰落将变得不可避免。
无法出声就用脚投票
  在这篇文章中,赫希曼把“退出”和“声音”的概念用于解释东德的消亡。经验材料显示,东德早期逃亡(“退出”)到西德的人数众多。起初,东德政 府容许这种“退出”,因为“退出”者多出自被视为是“阶级敌人”的群体。“阶级敌人”的“退出”表明内部的稳定。但不久,东德政府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工 人和知识分子也成为逃亡(“退出”)者,就开始阻止“退出”。1961年修建柏林墙也有阻止移民潮,阻止“退出”的意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柏林墙的 确控制了移民潮。但不久东德政府就发现这种方法很快就失去了效用,依旧有人寻找各种渠道离开东德。于是,对于那些历经千难万险“退出”成功的人,政府采用 了强制性“退出”方法,即如果阻止不了人民出走西德的话,政府就会吊销出走者的护照,使得他们永远没有机会回到东德。但是无论政府怎么做,依然无法阻止人 们的“退出”;同时,吊销出走西德者的护照也引起了西德社会的高度不满。在柏林墙内外不满的结合下,1989年,这堵墙很轻易就被推翻了。
知识的退出反映愚昧的权力主导
  笔者对中国目前的移民、留学潮不想作过分的解读,因为中国目前的移民方式和当时的东德非常不同。正如有关部门所指出的,迁徙的自由是人权的内在 组成部分,移民自由反映出了中国政治的巨大进步。不过,人们的确可以从当今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中,看出中国存在的诸多制度弊端,可以反思制度,并作制 度的改进。
  简单地说,目前出现的知识和财富的“退出”潮反映出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人们对“声音”机制的效用已经失去了信心,对一些体制已经失去了信心,开始选择“退出”机制,也就是日常人们所说的“用脚投票”。
  高考尖子到国外和香港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最近几年教育移民的发展表明,越来越多的高考尖子毫不迟疑地选择“退出”中国高教 体系,到海外寻找他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国内的一流大学已经竞争不过海外一般性的大学,对国内的高考尖子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这里还应当考虑的是, 这些年每年都有数万人“退出”高考,即不参加高考。这两方面的情形清楚表明人们对中国教育体系的高度失望,作了“退出”的选择。
  对中国教育制度的不满,这些年社会上的“声音”不可说不大。但是,这些“声音”显然并没有发生任何作用。不满者发“声音”,当权者还是我行我 素。尽管也有些教改出现,但总体上是越改越糟糕。每次改革总是被既得利益所操纵,成为他们追求私利的机会,从而恶化教育体系。在“声音”不发生效用的情况 下,人们很自然作“退出”的选择。
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人才的竞争(无论是从海外吸引人才还是吸引高考尖子)越来越激烈,对人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好像也越来越好。但现存高教和研究 体制也越来越显示出力不从心,没有迹象表明可以培养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这几年人们对钱学森的“中国为何培养不出大师?”这一问题有了很多讨 论,但对制度的反省还仍然很肤浅。就拿钱学森的事例来说,新中国建国之初,尽管国家一穷二白,钱学森依然毅然“退出”美国,毫无条件地回到祖国,并且为国 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际上,没有建国初期大批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回到祖国,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建国初期贫穷的中国吸引了那么多游子回 来报效祖国,而经济高速成长的今天,知识精英却纷纷移民海外?再回到钱学森的问题,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后,尽管有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中国却 培养不出大师?钱学森之问也是很多人所想要问的问题。在钱学森去世之后不久,中国所发生的与钱学森相关的一个悲剧,明白和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2010 年7月 17日,钱学森创办的中科院力学所实验室遭暴力清拆夷为平地。这个事件显示:在愚昧的权力主导下,知识、创新、大师等对中国人来说,将继续会是一个不可及 的梦。
财富的退出表明对体制的不信任
  财富的“退出”也有几乎同样的背景。历史上,移民的大多是社会的底层,是贫穷得生活不下去的社会群体。但这一波移民的主体则是(上层)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作“退出”的选择,也同样说明了这个群体对有关现存制度体系正在失去信任。
  中产阶级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这个群体的“退出”很难理解,因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几个经济发展强劲的国家。从发财致富的角度,他们没有任何理 由作“退出”的选择。实际上,很多作了“退出”选择的人仍然离不开中国。他们把在中国积累起来的财富和家庭成员安居在海外之后,还是继续在中国发财致富。 只不过是今天赚了钱,明天就存到海外。这表明什么?表明他们对有关体制的毫无信任感。
  实际的情形也是这样。改革开放培养出来一大批民营企业家,造就了这个中产阶级群体。之后,中国修改宪法和法律来保障私人财产权利。执政党也随之 向这个群体敞开大门,接纳他们参与政治。这是中国体制转型非常成功之处。但在执行层面,宪法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纸空文。私营企业仍然受种种政策的 限制,发展空间有限。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发了财,就会被各级权力者所盯上。一旦被权力所盯上,再多的财富也是无力抵抗的。权力者往往能够用各种方法把财 富者迫害得家破人亡。在另外一些情形中,权力者不作为,过度“亲商”,和资本一体,造成了收入差异过高,社会高度分化,结果仇富心理流行于一些社会阶层, 有产者感觉到不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富自然会作“退出”的选择。中国的中产阶层规模本来就不大,随着中产群体选择“退出”,中国社会的底层群体必然扩 大。这也是当前中国的一个趋势。
  回到赫希曼。根据赫希曼的研究,如果人们选择“退出”,那么结果就是“声音”的消失,而“声音”的消失的结果,就是体制改革压力的消失,这样一 个体制就会走上衰落的不归路。简单地说,随着知识和财富的“退出”,中国的内部改革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和其他社会一样,知识和财富是中国社会上最有能力 发出“声音”的两个群体,一旦这两个群体选择“退出”,改革必然缺乏动力。
  再者,人们还可以继续问,在知识和财富“退出”之后,中国还能留下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那就是:愚昧的权力和持续的贫穷。这两者是因果关 系,持续的贫穷是愚昧的权力的结果。权力具有建设和摧毁两面性,它可以创造世界史上的经济奇迹,可以在短时期内造就千万富人,可以建设巨大无比的大学城, 但只要权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的权力,那么权力则可以毁灭一个经济奇迹,迫走财富和知识,摧毁一个教育系统,结果社会总体还是继续贫穷。在很长时间里,人们 把权力的创造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但忽视了如何通过改革制度来遏制权力的毁灭特性的问题。如果权力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改造和改革权力体系,很显然是中 国目前和今后长期所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
---------------------------------------------------------------

我国精英移民潮引发思考 专家称系追求安全感


在美国媒体近日推出的“失败国家”指标中,“人才流失”被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单独列出。
  2010年6月,中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人才发展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而 另一方面,却是以新富阶层为代表的精英群体正在集中出走。当巩俐们身后的隐性移民群体愈发庞大,我们便忍不住关心这些人的离开,并追问,他们为何离开?
  尽管眼下看来,所谓人才流失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中国巨额资金逃离的担忧,还只是“少数派报告”。但当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走出国门,成为另一片国土上创造价值的中坚时,却传递给了我们不能忽视的信号——这也是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中国应有的警醒。
  别了,祖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杨梅菊发自北京
  北京日照当头,多伦多已是深夜。
  鲁万萌安顿儿子睡下,并为自己在当地汽车公司谋得的新差事做好工作计划后,采访得以进行。
  鲁万萌笑言,自己的移民史几乎就是一部血泪史。6年前,家境优裕的她为了追随丈夫,从二线城市一家相当不错的国企跳进北京某外企,来到北京后却 发现,这里并非理想的安居地,而移民国外几乎是身边所有同事的首选,这显然刺激了鲁万萌。在和丈夫达成一致后,他们先是尝试技术移民,却因丈夫的环节一再 出现问题而宣告放弃,后在移民公司的劝说和运作下,耗尽大半积蓄,成为所有投资移民中“最穷的一批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她极有可能“已经失去了自己 的婚姻”。尽管在说辞上,丈夫将于半年后来到多伦多。
  “你后悔吗?”
  “曾经有过,但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了。”回答前,鲁万萌略有停顿,一旦开口,却无丝毫迟疑。
  此刻的多伦多,比北京凉爽,鲁万萌说她坐在自己的新家里,心里有说不出的平静,或者还有隐隐的失落。“在这里,我们是彻彻底底的普通人,不再有曾经国内的光鲜。”
  “钱可以再挣,内心的宁静和幸福感却是无价的。”令鲁万萌一家苦苦挣扎6年的,正是这种对于所谓内心安全感的追逐。
  中国精英蜂拥美加澳
  也许,鲁万萌只是这一波移民大潮中最为平常的一个。
  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便能够说明问题:2009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 的 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同时,近十年申请各国技术移民的数量与投资移民相比,大约为20∶1。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数据则显示,2010年财政年度获 批的EB-5类签证移民总数还将大幅增长,而中国申请人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将可能提高至70%左右。
  而对于另一热门国度加拿大而言,尽管2009年曾有媒体称中国移民加拿大出现低潮,但该国移民局提供的关于投资移民的数据,却给出另外一个结 论:去年,加拿大吸收全球投资移民目标数为2055名,中国占了1000人,而仅魁北克移民局审理的投资移民,中国申请人就占据了七成。
  澳大利亚同样“高烧不退”,根据今年1月澳洲统计局(ABS)公布的最新数字,中国大陆出生人口的移民比例,从2009年8月至10月间的连续 三个月,一直问鼎澳洲抵境“报到”移民人数榜首,超过传统的英国和新西兰,甚至后来居上的印度。自2009年7月至今年1月,中国大陆移民澳洲的人数约为 7800名。
  2007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今年6月16日,国务院侨办宣布,中国外海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
  很显然,这组数据背后所传递的,是极为严峻的中国移民现状,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伟略认为,所谓的“第三波移民潮”也许确实 出现并存在,但绝不是仅仅因为移民数量的上升,关键还是人们所说的新移民所呈现出的高学历、高技术、高成本等特点,亦即新移民群体的“精英性”。
  “上世纪80年代的移民带有很大盲目性,90年代移民有一定理性,这次就有综合的理性了。”在胡伟略看来,“综合的理性”,才是此次关于移民潮话题备受关注的焦点所在。
-
不留下一片云彩
  如何解释“综合的理性”?
  鲁万萌仍是最好的案例——出国前,她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正迈入中国社会中坚阶层,对她而言,出国并非冲动,而是为之苦苦奋战6年的人生目标,出国也并非为名利或者赚钱,而是为了生活的质量、更好的教育和更良性的社会。
  很显然,这属于典型的中国社会新兴精英阶层的逻辑。
  有趣的是,在中国,精英是一个暧昧的词,当它与人才关联,意味着责任,当它与财富站在一起,代表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来的既得利益者,当它与 权贵结合,旋即变成了公众埋怨社会不公的贬义词,而当精英与移民组成一个复合词,预示的却是一个国家在成长过程中不容小觑的大问题。
  去年出版的《人才战争》一书认为,中国“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虽然官方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据,但根据行业内的 一些统计显示,单是中国富商聚集地浙江,每年至少有1500人成功办理移民,并以每年10%到20%的速度增长。在这些人中,大多数人的职业一栏填的是商 人。在这个保守的数字背后,还有大量的人跃跃欲试。他们,曾是这个大时代里的创业者,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们选择了换一个身份生活。很多人拒绝承认和享受相 关,在他们可信服的理由中,生意和子女是被提到最多的。
  但更具争议的还不在此。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 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
  也许,甚至焦点不在于“精英”或其“综合的理性”,而是,他们的离去,带走的是一个国家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技术、能量、财富,乃至变革中再出发的信心。
  人财两失?
  新世纪十年,中国经济高歌猛进,成就了迅速壮大的富人阶层,但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和弊病,也令更多的人无力承受房价之压和矛盾夹缝中的窒息。此 时的他国,似乎成为逃离的最好方向。越来越多的人,以奋斗的名义,以未来的名义,将目光在世界的版图上逡巡——这俨然已不再是一代知识分子的严谨姿态和逻 辑,却也是一个无比理性的选择过程。
  路透中文网专栏作家李小彩总结新一轮精英移民特点有三:移民主体不再是知识分子或技术工人,而是富人;他们带走了在中国国内赚取的大笔财富;转换国籍后,子女留在国外,富人回头继续把中国作为挣钱发财的主战场。
  但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者曾省存的观点,所谓“人财两失”的结论为时过早。在全球化的今天,移民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事实上, 在中国大陆之前,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韩国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但是,后来通过“人才流转”反而又大为获益。这一说法,与香港 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阎靖靖不谋而合。
  从阎靖靖的关注范围来看,与台湾地区曾经经历的移民潮相比,中国大陆几乎是在重演其轨迹。从两蒋时代开始,留学海外就是不少台湾普通家庭对其子 女的最高期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学的高潮时期,只有20%的留学生学成返台。也有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台湾为澳大利亚贡献移民达9万人,其中知识型人 才呈上升趋势。
  但是,至少目前看来,台湾地区、新加坡和印度,未曾因移民潮而遭受不可挽回的创伤——除了人才流动本身所具有的循环性外,更重要的在于,当时三地均采取了正确的吸收人才和引导回流措施。
  “如今,大陆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阎靖靖所指的,正是上月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长达19000字的《纲要》,表达的似乎是,中国于未来十年在人才培养和吸收上的决心。(文中鲁万萌为化名)
-
我为什么想移民
  【作者】口述:吴佳川(化名) 采访整理:本报记者 张皓雯
  我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总是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个部门会以什么理由来把我凭本事干的一番事业给毁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吴佳川(化名),42岁,北方某中等城市房地产开发商,身家千万。在外人看来无限风光的背后,也有满腹“委屈”,而这种“委屈”促使他作出的最大决定就是:我要移民。
  “做企业太累了。”汇源董事长朱新礼有一次在央视《对话》节目中的感慨,让我非常有感触,在中国做企业实在是太累了,身心俱疲啊。
  众多“婆婆”令我没有安全感
  我是搞房地产的,很多人都认为,政府部门是和开发商穿一条裤子的。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每每为了一个项目需要和政府各部门协调时,其中的辛苦和委屈只有我自己知道。
  在中国,企业家是不能安心只做事业的,可以管到你的“婆婆”实在太多了。尤其是有钱的企业,几乎就是一块肥肉,谁都想来拿点利益。
  我被政府机关“骚扰”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几年前。我在本地所辖的县开发了一个项目,由于房子没有卖完,现金流不充裕,就和当地的税务部门签订了 “以房抵税”协议。后来,该税务部门在没有通知我们的情况下,搞了所谓的“公开拍卖”,以我们协议约定价格的一半,将房子卖给了内部职工。房子卖掉了,但 是税款出现缺口,怎么办?于是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接到了公司“偷税漏税”的通知,而且还伴有高额的滞纳金。这件事情前后折腾了一年半,最后虽然解决 了,但公司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从法律角度讲,我是可以起诉这个税务部门的,但是民告官,成本太高,我耗不起,只能认了、忍了,打落牙咽到肚子里。
  从那以后,我真是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可以制约企业的政府部门太多了,最要命的是,当办事的公务员错了,宁愿用另一个错误掩盖这个错误,也不会承认错误,吃亏的只能是企业。
  去年,我的公司拿到了本地最大的地产项目,由于这个项目是和政府合作,所以他们特别成立了一个协调小组来帮助协调和政府各部门的关系。即便如 此,审批过程还是困难重重。哪个部门都能过来检查一下。如果真的仅仅是检查也没什么,可是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很多机关都是站在部门角度看问题,我稍微招待 不好,就会影响企业运转。
  现在我每天工作18个小时,其中需要分出相当大的精力来对付来自监管部门的“骚扰”。整天无意义的吃喝玩乐拿,让我身心疲惫。
  中国监管企业的部门太多了。我总是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个部门会以什么理由来把我凭本事干的一番事业给毁了。
  听朋友说,在国外做公司要轻松得多,不需要和政府搞关系,税也少,全凭能力,我太向往这样的环境了。
  教育体制让我心灰意冷
  另外一个让我想移民的原因,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缺乏人性化的考虑,我女儿就深受其害。
  她小的时候上的是公立幼儿园,每天在幼儿园门口,都紧紧抓住我的方向盘,一边大哭一边喊:“爸爸,你快抓住我呀!”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让我直到十几年后还记忆犹新。
  不愿去是因为害怕,在幼儿园里,她每天就坐在角落里,不说不笑不玩,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幼儿园老师也不管她,我都担心女儿会从此抑郁了。
  好在一个月后,幼儿园来了一位新老师,每天抱着她和小朋友玩,慢慢地她才融入到那个集体中。
  后来女儿上了小学和中学,我对教育体制的怀疑越来越强烈。学校和老师根本不教他们如何做人,只是一味地学习。我女儿性格憨厚,不够聪明,我们做父母的只希望她快乐一些。但学校和老师会逼着学,令她压力很大。
  更让我接受不了的是,现在很多老师都在课外办学习班,提前讲后面的课。很多学生在上课时,实际上已经在课外班先学了一遍,课堂上,老师会讲得飞 快,那些没上课外班的孩子根本听不懂。小学时,我没送我女儿上任何课外班,这在家长中是很少见的。但是到了中学就不行了,不送课外班的话,她和别人的差距 太大。每天孩子奔波于各个课外班之间,家长跟着接送,也无比忙碌。
  我从很多渠道了解到,国外的教育要人性化得多。不过既然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最扎实的,我就打算等她高中毕业再移民,到国外读大学。起码她在国外读大学时,中国的基础教育可以让她不必为了学习太痛苦,有那么大的压力,可以分出时间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身边很多和我一样做企业的朋友也都很想移民。我认为,国家应该有一些危机感了。
  也不断有人问我,“你在国内的事业已经做了这么大,能说走就走吗?”我的确没有想好我移民以后,国内的事业该怎么处理,但是,我要移民的是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李连杰、巩俐……新加坡成中国明星移民海外新目标。
-
争夺精英人才:新加坡魅力何在?
  在吸引优秀人才来狮城定居的同时,新加坡政府也着力于加强国民认同和国家凝聚力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叶明发自新加坡 2008年11月,巩俐在新加坡宏茂桥一个民众俱乐部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之后,李连杰在新加坡购置豪宅的新闻见诸报端。由于当地法律规定,只有本国公民 才可购买带永久地契的独立式住宅,所以媒体推测李连杰已成为新加坡公民。而今年初在新加坡生下女儿的赵薇,也被爆出已拥有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
  对于影视明星纷纷移民海外,并选择加入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很多人至今仍感到纳闷。尤其对于巩俐、李连杰这样的国际巨星,想去哪儿不是易如反掌?他们为何看上新加坡?
  成功人士的家园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一个首映礼上,李连杰向媒体透露他入籍新加坡的原因:“我在美国住了很多年,后来在国内也住了几年,之前还去过澳大利亚和瑞 士,但最后落户新加坡,只是想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个他们能接受中英文文化教育的地方,一个我可以去做事又不用担心他们的地方。”
  比李连杰更早移民狮城的量子基金前合伙人、美国传奇投资大师罗杰斯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其实,若单纯为了学习双语,新加坡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而单就繁荣和舒适而言,新加坡也未必会超过上海、北京或香港。这里市场相对狭小、商业环境 成熟,并不是一个寻求“暴发”的好地方。但一位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告诉我,新加坡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却是上海或其他中国城市所不能比的。“如果说上海是‘冒 险家的乐园’,那么新加坡就是成功人士的理想家园。赚钱可以去‘乐园’,但家庭和子女却始终是需要安顿在‘家园’里的。”
  政府着力控制贫富差距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控制贫富差距,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同时不遗余力地打造了独特的“劳、资、政”三方的和谐关系。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长 期以来都由内阁的资深部长担任,任何关于员工薪金与福利,包括对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政府都会主动寻求职总和全国雇主联合会的意见。
  新加坡社会安定的另一基石,是其对“居者有其屋”的完美实现。无法想像,人口密集、国土狭小的新加坡,竟是世界上国民拥有房产比例最高的国家。而“居者有其屋”政策成功的关键,是政府设立“建屋局”统一为国民规划、设计、建造“组屋”,满足了绝大多数国民的住房需求。
  目前,住政府组屋的人口占新加坡国民近85%。房价被控制在合理水平,连最低收入阶层都能拥有住房。新加坡文史学者韩山元说:有人以为新加坡社会稳定、治安良好是靠严刑峻法,但其实真正的关键是“居者有其屋”。
-
社会公平“不玩虚的”
  新加坡是一个强调公平的社会。比如巩俐宣誓入籍,她在民众俱乐部与100多位新公民一起出席宣誓仪式,从国会议员手上接过公民身份证,期间没有受到丝毫的特殊待遇。
  有人说,新加坡人喜欢“投诉”。这种类似于国内“上访”的行为,在新加坡很常见。这里的部长都必须是民选的国会议员,而所有议员每周须定期接见 选民。所以在新加坡,想把什么问题直接投诉到部长那里,并非什么难事。而投诉渠道的畅通无疑导致了可投诉事件的减少。求见议员的案例中,反而以寻求帮助者 居多了。
  新加坡并非没有超级富豪。但新加坡的制度保证所有人的收入都必须是可以摊在阳光下的。这里不允许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收入”。所以很多人对官员的高薪不表异议,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所有收入都放在台面上,是受到监督和认可的,那么高薪本身并不会造成不公平。
  而新加坡的成功商人,也大都秉持了移民先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这里的富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怡和轩俱乐部主席林清如就曾谈到:社会记住一个人,不是因为你有多少钱,而是因为你做了多少事!
  吸引人才未雨绸缪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有著名的欢迎外来人才的政策。尤其是新加坡正日益面对人口萎缩、老龄化的挑战,因此必须持续吸引移民,来填补本地人口。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意识到,世界各国都在极力争取外来人才,新加坡的人才也成为各国“挖角”的对象。因此,在继续吸引优秀人才来狮城定居的同时,政府也着力于加强国民认同和国家凝聚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新移民尽快融入本地社会。
  最近,基于“公民优先”的原则,新加坡消减了永久居民原有的一些福利,引发新加坡是否不再欢迎外来移民的忧虑。对此,政府高官多次出面强调,没有这样的意图。
  事实上,消减永久居民福利,是为了拉开公民与永久居民的待遇差距,以便促使更多永久居民选择入籍,而不是长期保持永久居民的身份。对于入籍后的 公民,新加坡强调的是“一视同仁、不分先后”。可见,“公民优先”并非是要排斥移民,其真正目的是要加强国民认同和凝聚力,以应对未来全球化的人才争夺 战。
  人才出走让津巴布韦沦为“失败国家”
  过去10年中,这个南部非洲内陆国家有五分之一的民众选择了离开祖国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努尔、邓亚君发自哈拉雷、北京 哪个国家人才流失问题最严重?在美刊《外交政策》新近出版的全球“失败国家”排行榜上,津巴布韦位列“人才流失”指标榜首。
  据统计,过去10年中,这个南部非洲内陆国家有五分之一的民众选择了离开祖国——“出走”人群涵盖教授、医生、工程
  师、律师,以及记者等多种职业。连年来饱受政治动荡不安与严重经济危机的津巴布韦,成为了全球人才流失问题的“重灾区”。
  中小学教师缺额高达30%
  迄今为止,津巴布韦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关于该国人才流失的确切数字。但有人估计,从2000年津政府实行“快车道”土地改革以来,全国有300 多万人口移居海外,其中包括大量的专业人士。首都哈拉雷“科学与工业研究发展中心”2003年所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个仅有1200万人口的非洲小国, 专业技术人才移居国外的数量超过50万。流失人才绝大多数获得了学士以上学位,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占20%,博士学位的占5%。
  遭受人才流失打击最严重的,在津国内当属教育部门。据津巴布韦教师协会估计,到2008年,该国至少有7万名教师流落他乡,截至目前,津中小学 校教师缺额仍高达30%以上。国内最高学府津巴布韦大学副校长尼古拉无奈地表示,由于讲师以上员工不足原先的一半,致使许多学位计划不得不中途停止。
  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才流失直接影响到了津巴布韦未来的人才培养。而人才匮乏不只体现在教育部门,在采矿业,过去10年里专业人才损失 了三分之一;在医疗卫生领域,人才流失使其几乎陷于完全瘫痪状态。令津巴布韦人记忆犹新的是,当2008年那场历时10个月的霍乱突然爆发时,当地医疗部 门却因为人力不足而束手无策,最终霍乱夺去了4000多条生命。
  移民为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津巴布韦曾经是非洲大陆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教育普及率高达90%以上。所有移民途径中,高中毕业参加英、美和南非等发达地区的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是较为容易的渠道。
  近几年来,由于政治原因和经济困难,津巴布韦人大量涌入邻国南非和博茨瓦纳。在国内无法养家糊口的不少专业人才,到邻国后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苦力。 “2004年,我哥哥让我来南非,说这里工作机会多。”在南非的津巴布韦人劳伦斯这样解释移民原因。
  有分析认为,津国内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党派政治争斗导致了经济衰退和人民生活困难。如果津联合政府能够保持政局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人才流失很快就能出现逆转。
  目前,津联合政府**一文不值的本币津元,推行以美元、兰特为主多种外币同时流通的币制,使国内经济情况有所好转。据津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国内人才匮乏的总体状况正在出现改善的势头。
-
印度也在担忧人才外流
  来自联合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流动的现象日益普遍。人才流失——同时也是作为全球外包大国的印度面临的尴尬。
  在澳大利亚,今年的最新统计数据让印度移民成为焦点:15年内,澳大利亚本地出生的人口将成为少数群体,而以印度为代表的移民群体在澳人口中所占比例将显著上升。预计到2025年,来自印度的移民将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社群。
  人才外流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印度全国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曾表示:印度软件业至2008年将需要220万名软件技术人员和160万名硬件技术人员,但按照目前的人才流失速度,未来十年内,仅IT业,印度人才缺口就将达到一百万。
  虽然印度政府早就投资创建了“科学人才库”,负责接纳愿意回国工作的海外印度人。但与美欧发达国家提供的优厚条件相比,印度在工资水平、工作和科研环境方面相差甚远。
  为建立本国高级人才库,印度政府业已决心通过向外资开放本国高等教育体系来培养更多人才。但对学业出色的印度学生而言,是耶鲁大学新德里分校更有号召力,还是耶鲁大学美国校区更有吸引力,答案不言而喻。
  专家视点:要给所有公民一个有保障的未来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邓媛 发自北京
  【嘉宾】于建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与以往移民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现在移民的人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并且是可以预知的安全感”
  民众普遍的不安全感在增强
  《国际先驱导报》: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第三拨以精英为代表的移民高潮已经形成。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您觉得移民的 “精英”,是怎样一个群体?
  于建嵘:“第三拨移民潮”的形成,表明社会的不安定感增强了。现在移民的精英,主要是指“经济精英”的移民。文化精英移民的也有,但他们也是需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而整体来看,有钱的经济精英移民的情况比较明显,他们对自己财富的稳定性有一些顾虑。
  Q:他们出国为了寻求一种稳定感?
  A:出国本身虽然可能不稳定,但主要是对自己的财富比较放心,尤其是一些因权力而获得财富的官员。他们利用权力寻租更感到不安全,怕被清算。而其他的有钱人也会担心,自己的财富会不会被怀疑来路不明?他们对财富未来的不可预知性越强,就越想移民。
  Q:但移民的心理不光是“精英”有,现在很多普通民众也会说“有钱就移民”之类的话,这说明了什么?
  A:我的一些朋友,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也流露出了移民的想法。这说明,民众普遍的不安全感:对财富、对生活各方面都觉得不够安全。这种想法不光是对有钱移民的认同,而且是一种对自己没有能力移民的失落。
  主要是财富和身份的流失
  Q:这样的移民潮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A:不管是从中国的人才结构还是资金的角度来看,移民潮都会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因为移民潮引发的对人才流失的忧思会使民众广泛关注到这一问题,我们会检讨这一问题,以此推动改革有关制度层面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所以移民问题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Q:6月初,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要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您觉得这一目标能实现吗?
  A:要实现这一目标比较困难。人才之所以出走,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出现了问题。与以往移民的目的是追求财富相比,现在移民的人 群不是为了简单的生存需求而离开,他们要追求安全感,并且是可以预知的安全感。这一安全感可以是为他们自己,也可以是为他们孩子今后生活考虑。
  另外,有一个问题也值得关注。很多移民的精英并不是就此离开了祖国,他们把财富转移到国外,获取另一种身份后,又回国继续国内的事业。当然,也 有很多演艺明星通过移民来获得工作上的便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能简单地从人才流失的角度看待精英移民。人才并没有流失,他们只是财富和身份“流 失”到国外了。
  整个社会都要“守规矩”
  Q:他们觉得未来没有保障,那该怎样提供给大家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呢?
  A:主要是要“学规矩”。因为不懂规矩,整个社会不遵守规矩,所以人们对未来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不知今后会发生什么。我们提倡要建设一个 “法治国家”,实际上就是在增加确定性。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成为美国人,即便他出事之后,他还受美国法律的保护,中美之间要处理此事还需要司法互助。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法制建设搞好,这样才能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觉有保障,能够安心。
  Q:您觉得未来10年这拨移民潮的趋势会有减弱吗?
  A:这个很难说。我认为我们必须看到的一个问题是,社会越来越感觉到不平等化和不稳定时,有能力的人就一定会往外走。
  Q:可能有钱人对财富的合法性和安全感特别敏感,但对其他想移民的中国民众而言,除了法制建设,还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安心?
  A: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增加社会全体成员的安全感是十分重要的。要给所有人一个有保障的未来,社会福利制度必须完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长期以来,民众有一种患不均的心理。特别是当代一些富翁有一些原罪,他们面对这种民众心理和法制并不健全的国度,就会更敏感。
  Q:有专家建议在留住人才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印度,强化故土与海外侨社的联系;还可以学习新加坡和香港,全面打造国际都市以吸引海外精英团队。
  A:国外的经验当然可以学习。但我认为最关键的要认清楚两点,中国新的移民和以往移民的心理需求区别,中国移民和国外移民的心理需求区别。我一 直强调 “法治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要性,因为有健全的法制,人们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哪里会受到约束。没有法制的国家,悲哀就在于人们犯了错,还不知自己错在哪 里。

江泽民腐败治军 军队内部分赃不均,互相残杀的黑幕曝光

江泽民心里很清楚,自己在军中毫无威望。老军头们大都有过厮杀疆场的资历,况且手里握着的都是江泽民最缺乏的硬家伙──军中的人脉。毛、邓都曾统领大军,军人们心服口服,偏偏江泽民不但没有政治资本,就是在军中也从未有过任何经验,甚至连枪都没摸过。
在一个正常的现代社会制度下,执政党要通过民主选举才能组成政府,社会上的不同声音是为了监督执政党正确行使权力的,国家搞得不好,领导人就可能面临被弹劾、甚至下台的危险。
在那些国家里,军队不属于任何政党,而是只属于国家。军队以维护人民利益和保卫领土完整为天职,因而政党之间的争斗,乃至任何党派内部的斗争并不牵 扯军队。不论是哪一党派当选,军队都必须效忠于国家,根据宪法规定服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调遣。这也是西方民主国家尽管党派之争惊心动魄,但国家政局却能 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中国的军队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实际上只有党的军队,而没有国家的军队,军队成了谋取一党私利的工具。中共一直讲“支部建在连队上”,毛泽东早 就提出所谓“党指挥枪”的理论。党内的政治斗争胜负,首先取决于谁掌握军权。不把军权完全握在手里,实际上就等于把政治前途交给了别人,这让江泽民无论如 何心里都不踏实。
不过江泽民有自己的手段。
1.加官晋爵收买人心
在军队里,晋升是件大事情,它代表着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光荣业绩。
在毛时代,被封元帅封将军的人都是出生入死、功勋显赫的。被晋升者非常珍惜和自豪。在和平时代,军人们都知道,除非实力、表现特别突出的,要想晋升 成将军绝非易事。然而自从江泽民上台以来,拍马屁成了军队里的晋升捷径。张万年、郭伯雄、由喜贵的提升典故,在军队中广为流传。最典型的是47军的少将军 长郭伯雄,在掌党政军三权的江泽民午睡时,因亲自给江站岗而站出了一个军委副主席!
自1988年军队恢复军衔制以来,中央军委共授予96位高级军官上将军衔、警衔。除1988年9月14日邓小平在世时授予17位高级军官上将军衔外,江泽民从1993年至2004年光上将军衔警衔就送出79个,至于送出的少将、中将更是如同游戏,数以百计。
1993年6月7日授予6位高级军官上将军衔。1994年6月8日,江泽民一口气册封19名上将。
1996年1月23日,江泽民一时高兴,对旁边人说,今天,我们来封它几位上将,高兴高兴,怎么样?左右趋炎附势,答覆当然是再好不过。于是江即时就封了4位。二炮政委隋永举就是在这一天从中将爬上了上将。
1997年10月24日江泽民一天提升了152名将军。高干子弟和有裙带关系的更成了江泽民拉拢的对象,如贺龙的儿子贺鹏飞,“四人帮”垮台后才去参军,不过当了十几年的兵,一升就是海军中将副司令。到1997年江泽民就一手册封了各级将军530名。
1998年3月27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晋升10位高级军官警官上将军衔;1999年9月29日晋升2位上将军衔,2000年6月21日,中央军委举行仪式,晋升16位高级军官警官上将军衔。
2002年6月2日晋升7位上将,当军队老干部从电视转播中看到江泽民单用一只手颁发命令状时,气愤地说:“江泽民连起码的规矩都不懂,也太不严肃了。”
2004年6月20日,在江泽民快下台时,又授予15位军官上将军衔警衔,其中包括他的亲信由喜贵。
那些被册封的人并没有把这看成荣誉,他们心里明白,这样的加官晋爵绝不是论功行赏,而纯粹是收买人心。所以他们在册封仪式上非常不严肃,根本没当回事。
过去的老将都是凭本事提升的,有很高的威望,下达军令,无人不从。现在五花八门用什么路子上去的都有,他们互相之间不服气、打小报告,有任务时互设障碍、不予配合,妒忌、拆台。这样的人品能带出什么样的军队来呢?这样的军队有多现代化的武器都不会打赢仗的。
2.纵容走私贪污
军队经商,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当初的目的是为了补贴军用,中共高层对此一直乐观其成,称赞为“以军养军”。一些军队元老如杨尚昆、王震等还经常为军 队企业题词,以示鼓励。江泽民当上军委主席后,为了控制军权,就充分利用这个空子和手中职权,向军人大许甜头,放纵军队大肆经商,纵容军队腐败,以收买人 心。江泽民想的是这些人在中饱私囊、贪得无厌时依赖自己,对自己感恩戴德,但问题却由此而一发不可收,军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腐败,东南沿海军队走私比海盗 还猖狂,北方军队走私比响马还厉害。
朱镕基在一次“反走私”会上讲:光1998年上半年军队开枪、开炮打死海关缉私人员及公安武警、司法人员450人,打伤2200多人。他们还动用军 方气象台来服务,冒用总理签字,随便盖上军委副主席大印就冒领20亿,事情到江泽民那里就被压下了,军队的这些行为真使海盗、响马、地方贪官皆望尘莫及。
1998年7月26日,北海舰队四艘炮舰、两艘猎潜艇、一艘四千吨运输舰,对四艘来自北欧的装满七万吨成品油的走私油轮,进行保驾护航。
无巧不成书。行经一百零四年前甲午海战邓世昌为国捐躯的海域时,撞着了公安部和全国海关总署调来的十二艘缉私炮艇。缉私艇向海军喊话,要求海军配合其执行公务,也就是搜查。海军回答,除非有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的命令,否则你们不可造次!
双方对峙了约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为走私油轮护航的海军紧急向岸上领导请示,上司不敢作主,又向北京军队高层请示。命令很简单,也很干脆,一点也不拖泥带水:“给我打,打他个稀巴烂!”
于是,海军一艘炮舰迅速对准海关和公安的指挥艇,发射了数发机关炮。几乎同时,海军的运输舰和其它三艘炮舰,开足马力,撞向缉私艇。整个战斗,历时 五十九分钟。此次黄海炮战,造成八十七人伤亡。就那么巧,公安和海关缉私人员阵亡的十三个冤魂当中,有一位姓邓的,正是邓世昌的嫡玄孙。事过之后,不了了 之,没有人受到任何处罚。
1998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开会,朱镕基证实统战部走私汽车一万辆,与政协党组合伙分赃23.2亿元人民币。军队走私,是走私队伍中的大户。 1998年9月全国走私工作会议上,朱镕基讲:近年每年走私8000亿,军方是大户,至少5000亿,以逃税为货款的三分之一计,便是1600亿,全未补 贴军用,八成以上进了军中各级将领私人腰包。
军中走私物品无所不有,甚至包括毒品。据BBC2001年3月28日消息,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戈莱日表示,在中国东部五个省内有些非法毒品制造厂由 身兼二职的中国军队人员经营,他们每年向菲律宾提供价值约12亿美元的“冰毒”。戈莱日希望中国能够制止毒品运送到菲律宾。他说,若中国毒品走私减少 50%,菲律宾的毒品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半。后来菲律宾政府不得不多次派代表去北京协商这个问题,抗议江泽民领导下的军队依然在走私毒品。
军队走私,只是军官们发财的一条捷径;而另一条捷径,就是借军队经商,乘机大捞特捞。
南京军区下面有一个火箭炮营,该营有一名上尉成立了一家“宜兴中国人民长城公司”,以优厚的分赃条件,从银行贷得巨款,一个小小的上尉就贪污了三个 亿!军委办公室主任董良驹一人九幢豪华别墅分别建于全国名胜之地,一人十五辆豪华轿车;广州军区司令员以经济实体资金买六幢花园别墅,四辆豪华轿车;军事 科学院副院长从意大利进口私人住宅装饰值12万美元;二炮副司令,安排家属到欧美逛商场,购物花销了25万美元;广州军区七名军级干部,搬个家,花巨资装 修,仅卫生间设备就花了120万美元,全从意大利进口,平均每户卫生设备18万美元。
1998年11月西山军委、军纪委生活会,迟浩田讲:“1994年以来,军队所办经济实体的资本及收入80%以上被高、中级干部挪走私分,每年军费中有50%以上是花在高、中级干部吃喝、出国旅游、修建豪华住宅、购买豪华轿车上。”
1998年军费加超支共1311亿,50%是655.5亿,加上从军中经济体挪走的共计贪污公款1863.5亿,也就是说军中干部1998年挥霍相 当于当年军费预算940亿的两倍!至1999年3月底经军事检察机关已立案的贪污、挪用、携公款外逃等大案2170多宗,那年已有二十四名少将级或以上军 官挟巨款叛逃海外。
在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领导下,各级将官们加官和发财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朱镕基看到军队经商严重打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在1996年就提出军队应当禁止经商的问题,但是没有得到支持。1998年,问题越来越严重。朱镕基感到问题不能再拖,于是再次向江泽民提出这个问题,强烈要求禁止军队经商。
终于,在98年7月,江泽民在“全国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宣布,军队、武警、政法和公安系统不准再经商,并在12月底完成“脱钩”,向地方政府交接业务。
江泽民从原来的纵容军队经商,到后来的禁止经商,看起来好像是相反的动作,但是,江背后的动机却是一脉相承的。库恩在《江泽民传》里把禁止军队经商一事当成江泽民的功劳大吹特吹,这纯粹是颠倒黑白。
江泽民当初纵容军队经商,是因为他在军队中培植亲信、滥授军衔需要一个腐败的环境,需要一个不把注意力放在正规化和强化战斗力上面的军队──军队腐败的一团糟现象对没有军人经历的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军队搞帮派是最有利的。
但江泽民害怕军队经商会给军人带来更大独立性,不利于江的控制,因此又希望能断了军队的财路,这样军队在经济上不得不依靠江来拨款,听令于江。禁止 军队经商是江的一条出路,而且,禁止军队经商还可以成为江泽民在军队显示权威的一个好机会。这些年在军队培植势力使江泽民有了信心。在杨氏兄弟倒台、邓小 平去世后,江泽民大权独揽。在朱镕基的强烈坚持下,江泽民权衡个人的得失后,才走出了禁止军队经商这一步。
但为保险起见,江泽民还是使出了惯用的招法,让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的胡锦涛出面来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自己躲在幕后。当时胡既非军委副主席、军委委 员,亦非副总理,而是负责党务,这次只好到军队硬着头皮虎口拔牙。胡锦涛是邓小平隔代钦定的第四代接班人,始终令江鲠骨在喉,所以是凡难事江都让胡锦涛出 面顶着,名义上是锻练,实际上是万一出事,对于军队的反弹和各种阻挠,不必直接负责,胡就是替罪羊,正好也顺势把“第四代”的名份拿掉。这种手法以后江多 次使用,好在胡天生谨慎,再加上运气,居然从未遇有大闪失,直到接班。
但在大约两万家军队所属企业中,当年底只有不到五千家完成或即将完成向地方交接。由于军队企业属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且享有巨大特权,与地方工商、 税务部门无涉,资产、分配、盈利走向基本上是一本糊涂帐,涉及到军方既得利益,自然是刁难、阻拦、阳奉阴违,为清查带来数不清的障碍,过分深入又可能触及 “军事机密”,所以则是能糊涂就糊涂,因为认真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最后脱钩查证一事仍然等于是不了了之。
3.分赃不均互相残杀
从1999年2月2日到2月22日,中共向军队连下三道紧急金牌。
2月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紧急通知:“坚决制止争夺经济体资金、财产的流血事件发生。”
2月8日自总参、总政、总后、总装备部发出命令:“坚决查办争夺、摊分、转移经济体资金、财产的违法、犯法行为。”
2月2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再发紧急通知:“立即停止争夺经济资金、财产活动,依法严惩动用武器、争夺经济体资金财产的肇事者。”
1998年撤销了军队、武警、公安经办的经济实体后,原经济实体的资产就在军中瓜分了。已经钻到钱眼儿里的军队、武警为分钱、分赃,更频繁爆发武斗,用枪、用炮甚至动用装甲车,拚个你死我活。
江泽民利用腐蚀治军,拉拢的军队将领当然不是凭着真本事上来的,枪杆子搁在这些道德败坏的人手里是非常可怕的。下面几个小例子读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广东军区副政委和南海舰队副政委各领部下在酒吧间瓜分财产,珠海警备区做和事佬。席间双方将士一言不和各以酒瓶击头,淌出脑浆者有之,流血者甚众。广东军区后勤部唐处长和海军湛江基地政治部肖主任,二人皆因流血过多,砸出脑浆而丧命。
十三军副军长崔国栋少将于1998年11月28日飞往西昌,向西昌军分区后勤部宋副部长索要2000万元。二人发生争吵,宋副部长手脚麻利,掏枪动 作略胜一筹,军长崔国栋与警卫蒋国民应声倒地。此事惊动总参谋长傅全有、总政治部副主任王瑞林和军内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周子玉疾飞西昌。
湖北咸宁的“空六五六基地”雷达站大爆炸,一千多官兵与十多架直升飞机救火,死伤惨重。事故起因是,曾在1996年因向台湾海峡发射中程导弹而立功 的云南楚雄导弹基地,其后勤处仓库主任将上级贪污到手的赃款,雁过拔毛,经手三分肥因而被上级苦整,于是趁1998年4月5日星期日营中无人,心怀报复到 储藏室放火,大火从早晨烧到下午二时,死伤一百二十多人,损失无数。
在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的领导和指挥下,“人民军队”的指战员没有死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却倒在了人为财死的烽火中。而这类事件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各地,无法一一细述,这里东南西北中地区,各举一例。
东面:华东军区属下安徽省军区,合肥市警备区和安徽省武警总队,三方合伙经商,办移交前三方财政由省军区掌管,安徽军区首长移交前先吞没四分之三,余四分之一瓜分。不服者动枪,在省军区礼堂三方混战,仅军官就伤亡三十多名。
西北:兰州军区与甘肃省军区合营经商。1999年1月15日,眼看办经济实体移交,兰州军区首长派军队去省军区抢走三十多辆崭新轿车。几乎同时,省军区也出动兵车、载重汽车多辆到兰州军区“零七五”仓库抢钢材,双方窄路相逢,未打招呼先开火,伤亡72人,打死军官12人。
西南:遵义驻军与贵州省军区为争夺260万元在驻军大楼展开枪战,伤亡90余人,打死官兵52人。
东北:辽宁锦西驻军与二炮部队合营经商。移交前,锦西驻军先吞50万,二炮全员出动,将驻军大楼包围70多个小时。幸而导弹不能近战,吓得沈阳军区司令员,二炮司令员乘直升飞机如丧考妣,奔赴现场。
1997年9月7日晚11时,沈阳警备区、三十九军一一六师、辽宁省武警三家为瓜分1.2亿元利润,开枪混战出动军队350人、37辆军车、两辆装甲车。一一六师出动250名官兵,机械化团蒋副团长第一枪便丧命。武警武器不如人,死伤40多人。
西面:1997年11月22日中午,山西省大同市郊西坪的二十八军,军部被炸,东一楼被炸毁,死亡军人63名,包括军党委办公室主任巩大校。
中部: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中国空军飞机储存中心,位于河南省南阳的社旗,1990年8月动工,1994年12月竣工,耗资80亿。该中心有二层式 飞机洞库20个,可储350架飞机,地面停机坪可停160架战斗机、强击机和轰炸机。1996年8月3日晚11时,该中心西南七号值班室,两军人为参与外 面另一军事单位经商所得赃款分配不均而争吵,进而动火器引发爆炸,继而引发火灾,又进一步引发更大爆炸、火灾,形成连环套:炸了烧,烧了炸,没完没了地烧 炸8小时,直到次日8月4日晨7时20分。空军司令于振武、总参谋长傅全有及时赶到现场,81架飞机炸毁,90名军人伤亡,直接军事损失11亿。中国只有 5000架飞机,这一下损失1/60!
官方报导说,军队在军事训练、技术考核上实战演习鉴定中,优秀率一直下降,没有达到军委的要求准则;军中违纪违法事件则持续高居不下,恶性事件(开小差、开枪等)不断。
更让人不安的是,各大军区、集团军虽然军费支出不断增加,但没有积极开展加强军事训练、技术考核的运动,而是在轰轰烈烈地大搞“军官、干部减肥运 动”,还分“连营”、“团师”、“军”三级,减5公斤以上者奖1000至2000元;减7.5公斤以上者,奖2000至5000元;减10公斤或以上者, 奖5000至10000元。江泽民这样治军,军队如何能有战斗力呢?
4.声色犬马纵欲奢靡
《解放军报》2004年9月24日曾发表综述文章“江泽民同志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十五年述评”,总结所谓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说来说去就是一 句话:“必须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它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也就是“坚定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党中央又是“以江 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所以江泽民的所谓“建军思想”,说穿了,就是绝对地服从他的指挥。
军队建设只要在思想政治上靠得住,其他方面都好说。
在江泽民的领导下,军队前所未有、前所未闻的大搞黄色产业,总参、总后、总政色情泛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竟无人反对。可见,社会的腐败糜烂症同样染给了“钢铁长城”。仅1995年总参三部属下就有15间娱乐场,编制外招聘476名“六陪”女郎。
军方有很多档次不同的俱乐部、招待所、疗养院、渡假村,都与时俱进、争先恐后地给高官提供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的场所。
2001年11月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突然发出《关于立即查封、停办军警俱乐部》的通告,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督办。朱镕基任组长,迟浩田、罗干、傅全有、周子玉、于永波等任副组长。
11月2日,国防部、总参也发出了《关于严格执行中央通告,整顿俱乐部、招待所、渡假村等场所》的通知。这次被中央下令查封、停办、整顿的俱乐部、 招待所、渡假村等,大多是90年代初江泽民当军委主席后兴建的,到了97年达到了高峰。这些灯红酒绿、寻欢作乐的场所,分三个档次:特级、高级、次高级。 特级的,全国约有8所;高级的,全国约有30多所。特级的俱乐部、招待所、渡假村等,全年每天24小时提供服务;高级、次高级的,一年365日,天天“客 满”。持不同证件进入这类俱乐部、招待所、渡假村寻欢作乐,享受招待的等级、待遇是不同的:持永久证,即某俱乐部荣誉会员证者,吃喝玩乐只要签字,不用支 付分文。
特级的、高级的场所,还配备医务所,并有高资历的军医服务,还有急救医疗设备和救护车。特级俱乐部还配备有急救用的“直九”型直升机。内部设施都十 分讲究、豪华。“服务员”“协理员”“护理员”等工作人员,全部是未婚女青年,都经过“政审”从军警文工团、军警卫生学校、中小城市党政机关中挑选出来, 再经过文化、文艺、礼仪、社交等培训过的。
导致中央此次采取查封、停办军警俱乐部的原因,是为了应付六中全会决议要改善党风,才不得不做出的样子。其次是,党内、军方内部对这些供高官特权享 受的灯红酒绿场所,一直反应强烈,要求禁止党政军高层到这类场所寻欢作乐。这类场所尽管控制严密,但是其内部的活动还是外传了,而且上行下效。不少地方的 军队、基地也都搞起俱乐部来,供当官的在假期、节日也能过过声色犬马的生活。这种糜烂的风气已经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各俱乐部、招待所、渡假村等更发生 了女青年被奸污后自杀的事件。
军方的洪学智、萧克、廖汉生、杨成武、杨白冰等老将军,为此都曾表示强烈不满,说江泽民在“自毁长城”。可是这些老家伙此时都已被江泽民用硬刀子、软刀子整下去了,在军中早已没有实权了。

突围阿: 帮助企业快速创建智能手机网站

突围阿 是一家基于HTML5技术提供Webapp服务的供应商,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创建智能手机网站。
突围阿 是一家基于HTML5技术提供WebApp服务的供应商,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创建智能手机网站。突围阿提供了诸多设计精美的模板,以及丰富的功能,用户不需 要任何的设计或者编码知识,就可以快速创建自己的WebApp。在个性化的需求中,突围阿也做的相当友好,除了提供一个个性化的二级域名之外,允许用户绑 定自己的独立域名;同时,除了提供云服务器用来存储用户的数据和文件,还允许用户可以将数据和文件直接备份在自己私有的服务器上。

虽然我们都愿意相信,当Web和Native的体验逐渐趋同之后,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消费内容的获取,酷炫的交互体验反而会成为一个用户选择App的 第二诉求。我们无法预测这个时间差,但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Web App 对于那些注重信息呈现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已经表现出了它极大的优势所在——开发成本低、跨平台和终端、用户零安装成本等。同时,事实证明,国内这块市场也已 经真正起来,AppCan魔云等所有的人都在虎视眈眈这个刚刚崛起的需求和市场,新一轮的移动互联网建站大战可能一触即发。
也许,这并不是我的菜,我还是一直固执的认为,同样的功能和服务,类似于M.dot.最终面向C用户的产品会比单纯面向B用户的产品更加性感和有趣。

NETGEAR WPN824无线路由器的设置方法

http://www.grabsun.com/article/2012/308138.html

一步步教你如何设置3G无线路由器

21世纪初的时候通信业内人士就知道3G这个口号了,在2001年中国联 通就推出了CDMA手机这个3G制式,但是当时数据、互联网业务落后而GSM/GPRS/EDGE这些2G制式已经能够满足用户说需要的通话、短信和简单 的WAP需求,所以3G的概念并没有被广大手机用户所认可。终于在09年1月7日工信部给移动、电信、联通发放了三张3G牌照后,再加上之前已 iPhone为标志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热潮,3G时代终于开始走入大众的生活中,虽然目前来说资费依然很高昂,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十分的惨烈, 以至于有“如果G3就是3G,那国美就是美国”这样的笑话存在。
  在使用3G无线网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人不满足于一张3G上网卡只能让一台网络设备上网,而希望随身携带的多台设备都可以联网(想普通的宽带那样),于是3G无线路由器就应运而生了。
  3G无线路由器和大家平常看到的无线路由器的设置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以腾达的3G 611R无线路由器做例子,给大家讲解路由器的设置的步骤和要点:
  一、3G无线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腾达3G611R是一款3G150M无线路由器,它提供了三种接入方式实现多机共享上网。

  第一种是可以通过设备提供的USB接口,配合USB 3G上网卡使用,可通过共享3G上网卡数据业务实现多台电脑共享上网,特别适合一些不方便接入固定宽带或需要进行移动共享上网的用户。

  第二种通过独有的无线WAN口功能,可以支持接入无线宽带。即在一些Wi-Fi城市热点,当ISP的无线宽带信号不是很强的时候,通过无线WAN口功能,无需插线,简单设置即可实现无线信号的放大与多机共享上网。

  第三种是通过提供WAN接口,支持普通宽带环境的接入,如支持传统的DSL和Cable宽带接入。还具备超强的兼容性,能突破一些有接入限制的地区, 轻松实现多机共享上网 3G611R除了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外,另支持多种实用功能,如支持WDS功能,可以无线桥接几台无线路由器,扩展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支持QoS带宽控制功 能,可以有效控制各客户端的下载速率。同时还配送了腾达为非专业人士开发的“一键设定”光盘,让您轻松安装好路由器,快速上网。

  
网卡


  上图为Tenda 3G路由的接口图,上面白色的USB接口,是用来接入3G上网卡.3G网卡成功联网后,然后可以共享多台上网。

  3G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网卡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Tenda的3G路由器工作原理图,3G信号从网络运营商的3G基站发出来。3G上网卡接收到3G信号后,通过3G无线路由器将该 信号转化成能被笔记本通过无线接收的WLAN信号,同时还可以通过3G路由器的LAN口用网线接电脑,这样利用路由器的路由功能即可实现多机共享3G上 网。

  二、3G无线路由器设置方法

  Tenda 3G路由器设置非常简单,实现了两种设置方式。如果通过传统的WEB方式,如下图所示,进入WEB管理页面后只要进行三步操作,一选ISP,二选3G上网卡型号、三点保存,即可完成设置,非常简单,基本在3分钟内完成安装设置。

网卡

  另一种设置方式就是通过腾达独有的一键设定进行设置。哪怕用户完全不懂电脑,放入光盘后,根据光盘向导,一步一步的根据向导就可以完成设置了。非常简单,轻松实现3G共享上网。

  把光盘放入光驱之后,就会自动弹出腾达一键设定的配置介面,此时我们可以看到有3种接入方式可以选择,我们只用选择3G接入就可以了,然后点击下一步。
网卡
  
网卡


  根据安装向导到了3G设置页面,这个地方设置非常简单,您只需要进行三步操作即可完成,一是选择是那家运营商提供的3G网络,如中国电信。二是选择您 插入的是那种3G上网卡,如Tenda的3G189C。三是点击下一步即可完成设置。整个设置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已经把需要的其它参数集成到软件中去了。 客户操作起来就非常容易,不需要具备什么专业知识都会设置。
网卡


  上图可以看出.3G网络已配置成功,路由器已经获取到公网IP地址.此时您的电脑就可以通过网线或者无线连接到Tenda 3G611R路由器上实现共享上网了。

  这两种简单的设置方式,目前为Tenda首创,市面上的好些3G路由器,都要填写ISP复杂的参数,而往往普通消费者搞不懂这些,而导致设置不成功或非常吃力。Tenda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些情况,所以易用性做得非常好。
 
点评: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会发现其实3G无线路由器的设置并不复杂,跟普通普通路由器相比反而更加简单,只要细心观察和勤于翻看说明书,一定能够克服中途会遇到的故障。


from http://www.luyouqiwang.com/13284/

路由器下再接第二个路由器的接法和设置

在家里或者公司,当LAN口不足或者其它特殊情况的时候,往往需要一个路由器再连接第二个路由器。下面是路由设置和电脑上的设置方法,涉及到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MTU和DNS。
一、第二个路由器设置:
先把路由器地址由默认的192.168.1.1改成192.168.2.1保存重新启动路由器02WAN口连接类型:改为静态IP类型03设置WAN地址为192.168.1.241(或者其他)。
IP 地址:  192.168.1.241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网关:  192.168.1.1
数据包MTU(字节):  (默认是1500,如非必要,请勿修改)
DNS服务器: 192.168.1.1 (可选)
备用DNS服务器:  (可选)
二、电脑上的设置
把IP地址改为
IP 地址:  192.168.2.241(或者其它)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网关:  192.168.2.1
数据包MTU(字节):  (默认是1500,如非必要,请勿修改)
DNS服务器: 192.168.1.1 (可选)
备用DNS服务器:  (可选)
这样就OK了。正常情况下都可以正常使用和访问了。

from http://www.luyouqiwang.com/14820/
--------------------------------------------------------------
 http://network.51cto.com/art/200806/78880.htm

Thursday 29 November 2012

当你老了 叶芝(爱尔兰)

在远方,在遥远的爱尔兰,差不多一百年前。
干净整洁的小木屋散发着松木小屋特有的芳香。屋里没有佣人,时间仿佛早已从这个空间淡出。
夕阳的余晖涂抹的窗下,坐着一位银发的老妇人,岁月凋谢了她如花的美貌,却使她高贵的气质更像经过长久打磨的璞玉,那份慈爱与安详,只有她那样的老妇人才有。
老人睡意沉沉地在炉火边打盹,打盹的老人想起了从前那些清晰得比什么都模糊的往事,逝去的岁月,像永远无法靠岸的渡口。她想起了威廉·巴特勒·叶芝,也就是在这样温馨的炉火边,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向他求婚。
那时他多么英俊啊,微卷的褐色头发,飘扬的鬓角,黑色的眼影,两个传神的眼眸时时闪烁着诗歌般轻盈、深邃的灵光。他把诗歌作为向世界表白某种真诚的工具,他是爱尔兰的水土养育出来的、正宗的爱尔兰诗人,他用诗歌审阅爱尔兰这个民族的命运。
从第一次见到她开始,他就深深地爱上了她。他为她写诗,写了很多关于爱情的诗。那些诗后来被编辑进一本本诗集,而他几乎每一本都在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后,送给了她。
老人慢慢起身,走到书架前。他的诗集在书架的最右侧。她翻到那首《当你老了》,她用爱尔兰最纯正的声音读道: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吟咏,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假意,或者真情,
   唯独一人爱过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着他的赧颜。

  
这首诗,没有纵横激荡的狂嚎,没有热血沸腾的激动,像一支幽雅舒缓的小夜曲,将爱的忧伤、爱的永恒,真挚地、轻轻地诉说。写这首诗的时候,叶芝才29岁。那是一个爱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情侣的味道。
要说她不为他的执著动心,那是假的。但她知道,不能爱他。她是个演员,同时又是一个革命者,她同情饱受英裔欺压的爱尔兰人民,她正投身于爱尔兰民族 独立运动。她没有选择他——一个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来自不同层面的爱,但只有拥有一份的权利,其他的,则只能像名画一样在记忆中珍藏。
后来,与她并肩战斗23年的丈夫麦克布莱德少校牺牲的时候,叶芝来了,手里握着凭悼丈夫的白花和一支专门给她的红玫瑰。相互打量对方时候,彼此都已银发苍苍。
他说:“我现在还爱你,爱你朝圣者的灵魂。你是我爱情的信仰,你是我创作的力量源泉,你是我理想的象征。”
他们互相微笑着向对方问好,似乎又回到了23年前,积攒了一辈子的爱,像给对方活下去的信心和理由一样,深深地拥抱在一起,然后在一句“始终有人惦记着你”的话中,微笑着离开对方。
想到这里,老人重复吟咏着那朴素而脱俗、充满悲怆意境的诗歌:“多少人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假意,或者真情,唯独一人爱过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老人反复吟咏着,仿佛29岁的叶芝又回到她的面前,英俊的脸膛,微卷的褐色头发,飘扬的鬓角,黑色的眼影,两个传神的眼眸闪烁着诗歌般轻盈、深邃的灵光……
炉火也燃烧得正旺,好似当年。一切爱与恋的情愫都远远地消逝了,却又似乎在夕阳照耀下的回眸中,走向永恒。老人的小木屋浸沉在这种永恒里。
只有岁月还记得,这一对绝版的情人,男的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女的是爱尔兰著名演员茅德·冈。不再有更多的人记起他们的名字。这没有关系,他们的名字属于遥远的爱尔兰,但《当你老了》属于世界,属于充满爱的人类。
----------------------------------
诗歌原文

When you are old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诗歌译文

译文1:

当你年老时 (傅浩 译)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

在炉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

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

但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

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

弯下身子,在炽红的壁炉边,

忧伤地低诉,爱神如何逃走,

在头顶上的群山巅漫步闲游,

把他的面孔隐没在繁星中间。


译文2:

当你老了(袁可嘉 译)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译文3:

当你老了 (戴珏 译)

当你老了,华发郁积,睡意萦萦,

在炉火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慢慢地读,梦想你的双眸当初

那柔和神色,和它们深邃的阴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慕你的美丽,

爱你雍容愉悦的时刻,有一个人

却爱慕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变化的面容所带的忧戚;

俯身于红光闪闪的格栅边,

略带伤感,喃喃细语,爱如何逸走,

如何去了头顶上的高山闲蹓,

在一大群星星间藏起了它的脸。


译文4:

当你年老 (陈黎 译)

当你年老,花白,睡意正浓,

在火炉边打盹,取下这本书,

慢慢阅读,梦见你眼中一度

发出之柔光,以及深深暗影;

多少人爱你愉悦丰采的时光,

爱你的美,以或真或假之情,

祇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心灵,

爱你变化的容颜蕴藏的忧伤;

并且俯身红光闪闪的栏栅边,

带点哀伤,喃喃低语,爱怎样

逃逸,逡巡于头顶的高山上

且将他的脸隐匿于群星之间。


译文5:

当你老了 (裘小龙 译)

当你老了,头发灰白,满是睡意,

在炉火旁打盹,取下这一册书本,

缓缓地读,梦到你的眼睛曾经

有的那种柔情,和它们的深深影子;

多少人爱你欢乐美好的时光,

爱你的美貌,用或真或假的爱情,

但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也爱你那衰老了的脸上的哀伤;

在燃烧的火炉旁边俯下身,

凄然地喃喃说,爱怎样离去了,

在头上的山峦中间独步踽踽,

把他的脸埋藏在一群星星中。


译文6:

当你年老 (余光中 译)

当你年老,头白,睡意正昏昏,

在炉火边打盹,请取下此书,

慢慢阅读,且梦见你的美目

往昔的温婉,眸影有多深;

梦见多少人爱你优雅的韶光,

爱你的美貌,不论假意或真情,

可是有一人爱你朝圣的心灵,

爱你脸上青春难驻的哀伤;

于是你俯身在熊熊的炉边,

有点惘然,低诉爱情已飞扬,

而且逡巡在群峰之上,

把脸庞隐藏在星座之间。


译文7:

当你老了(飞白 译)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

慢慢吟诵,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曾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假意或者真情,

唯独一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着它的赧颜。


译文8:当你老了 (冰心译)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在炉栅边,你弯下了腰,

低语着,带着浅浅的伤感,

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译文9:

《当你老了》杨牧译

当你老了,灰黯,沉沉欲眠,

在火炉边瞌睡,取下这本书,

慢慢读,梦回你眼睛曾经

有过的柔光,以及那深深波影;

多少人恋爱你喜悦雍容的时刻,

恋爱你的美以真以假的爱情,

有一个人爱你朝山的灵魂内心,

爱你变化的面容有那些怔忡错愕。

并且俯身闪烁发光的铁栏杆边,

嚅嗫,带些许忧伤,爱如何竟已

逸去了并且在头顶的高山踱蹀

复将他的脸藏在一群星星中间。


译文10:

《有一天你老了》屠岸译

有一天你老了,白了头,总是睡不醒,

在炉边打盹,请你取下这册诗,

慢慢地阅读,去梦见你一双眸子,

曾有的温柔神色和深深的睫影;

多少人爱过你风华正茂的岁月,

爱过你的美,无论是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的灵魂,

爱你变衰的脸上蕴含的悲切;

俯身在烧红的炉栅旁,代一点凄怆,

你低声诉说吧,说爱神怎么逃走,

怎样一步步越过高高的山头,

把他的脸庞在繁星之中隐藏.
-------------------------------
当你老了
  艾梅译

  当你老了,两鬓斑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时,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起,追忆那当年的眼神,
  神色柔和,倒影深深。
  多少人曾爱慕你青春妩媚的身影,
  爱过你的美貌出自假意或者真情,
  而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渐衰老的满面风霜。
  你弯下了腰,在炙热的炉边,
  在浅浅的忧伤中沉吟,
  爱情如何逝去,向山峦之巅独行,
  将她的面容隐没在繁星之间。

译文
  当你老了
  李立玮译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着,追梦当你的眼神
  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唯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在炉栅边上,你弯下了腰,
  低语着,带着浅浅的伤感,
  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起了脸。

译文
  无名氏译

  当你年老白了头,
  睡意稠,炉旁打盹;
  请记取诗一首。
  漫回忆,你也曾眼神温柔,
  眼角里,几重阴影浓幽幽;
  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漂亮的时候,
  真假爱,不过给你的美貌引诱。
  只一人,从内心深处爱你灵魂的圣洁,
  也爱你,衰老的脸上泛起痛苦的纹沟。
  在烘红的炉旁,悄然回首,
  凄然地,诉说爱情怎样溜走,
  如何跑到上方的山峦,
  然后把脸庞藏在群星里头。

译文
  爱殇—完全意译版

  韶华逝矣,云鬓成灰,睡意将临。
  吾爱,请执此卷趁炉火未熄而读吧,
  请缓缓,驾此章,梦回往昔——
  正明眸,顾盼长。
  真心或假意,彼人曾慕你艳容飞扬,
  曾为你的美丽灼伤;
  惟斯人为另一个你所惑,那小小的元婴
  以惨烈之燔献铸成你圣女的脸庞!
  吾爱,焰苗升腾,哀伤无形,
  把头再低些吧,呢喃,说你知道:
  真相思不熄,那是我送你的星群
  嬉戏在微倾的玉山之上。
----------------------------------
当年华已逝,你两鬓斑白,沉沉欲睡,
  坐在炉边慢慢打盹,请取下我的这本诗集,
  请缓缓读起,如梦一般,你会重温你那脉脉眼波,
    她们是曾经那么的深情和柔美。
  多少人曾爱过你容光焕发的楚楚魅力,
  爱你的倾城容颜,或是真心,或是做戏,
  但只有一个人!他爱的是你圣洁虔诚的心!
  当你洗尽铅华,伤逝红颜的老去,他也依然深爱着你!
  炉里的火焰温暖明亮,你轻轻低下头去,
  带着淡淡的凄然,为了枯萎熄灭的爱情,喃喃低语,
  此时他正在千山万壑之间独自游荡,
  在那满天凝视你的繁星后面隐起了脸庞。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俄罗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乌兰汗 译
---------------------

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y Alexander Puskin       Tr. Zhang Heqing

作者:亚历山大·塞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编译:张和清



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Don’t be dismal, don’t be wild!

切莫消沉,切莫愤慨!

In the day of grief, be mild

悲伤的日子里,保持沉静

Merry days will come, believe.

坚信吧,愉快的日子将要到来!




Heart is living in tomorrow;

心中憧憬着未来;

Present is dejected here;

眼前不过是暂时的沮丧;

In a moment, passes sorrow;

悲痛会在瞬间消逝;

That which passes will be dear.

逝去的将值得珍藏。

------------------------------
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假如共匪欺骗了你, 悲伤的日子里,保持沉静;
坚信吧,愉快的日子将要到来!”

海燕 高尔基 (俄罗斯)

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
海燕象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它叫
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
乌云感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
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
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
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下来;波浪一边歌
唱,一边冲向空中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
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这大
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象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
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
精灵,——它一边大笑,它一边高叫……它笑那些乌云,它
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
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风在狂吼……雷在轰响……
  ——堆堆的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息住在自己的深渊里。闪电的
影子,象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
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戈宝权译
--------------------------------------------
这是俺在初二 或初三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文

周华健的演唱会(周华健-永恒的不老经典)

外媒:解读北京新领导层 前景阴云密布

本文是Ian Bremmer于11月28日(周三)在路透社发表的分析评论文章,原文标题为:关于中国新的领导层,我们知道什么?(What do we know about China’s new leadership?)以下为译文:
中国迷知道,围绕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象水不清,很难读懂里面的茶叶。在北京的领导层过渡之后,我们只能在新闻中找寻答案。有关其产生的过程及会带来的结果,我们有很多的“不知道”,但仍可对其基本主线做出一些预测。
以统一集权开始。最能说明的例子是中共中央政治局这一机构决定了中国所有的重大决策,它从九人变为七人来巩固对政治进程的控制。共产党现在比以前更统一,不大可能容忍内部的不同政见。共产党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其它的一切都靠边站。
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表明正在巩固集权吗?胡锦涛最近交出了他的中央军委主席职位,这样新上任的习近平就可以有更多的控制权。李克强获许运行经济,而不 是他们当中最资深的市场改革家王岐山。其余的五名常委中,有三人似乎是前领导人江泽民的亲信,这一信号表示新领导层 “向后看”的比重与“向前看”的一样大。
这个新的领导层将管理日益发展成象两个不同国家的中国。在沿海地区,是发达国家;在农村,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数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根据彭博商业周刊,在2010年,中国的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人均收入相差近三倍。
在中国繁华的城市,那些每年挣2万美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的人,他们并不需要8%的增长率。他们需要的是产品的安全性、政府的问责制、透明度、 洁净的空气和水-良好的政府,换句话说,就是没有那些所有的谎言和秘密的财富。另一方面,在内陆,人们需要经济的增长和商品。对于仅能糊口的人们,政府的 透明度就没有那么重要。
对中国而言,要求政治现代化来与经济改革相匹配的压力将积升。但是,那些希望进行政治改革的人肯定会失望。记住,对于中共及其过去的努力,中共领导 层的变化所有的都是围绕集权统一。虽然在两极的公民可能会发牢骚,但中共领导层将继续其缓慢和谨慎的态度,其重点,首先将是巩固政权,及消除对党保持权力 的威胁。在中央政治局的优先级别的列表中,政治创新将排在遥远的次要位置。
在那里,前景预测仍然阴云密布。
(译文有删节,点击看原文

文革的本质是预谋杀人而不是失控

文革进行之时,千千万万的无罪之人遭到迫害、监禁及杀戮。文革害死了数以百万计的受难者。这就是文革的主罪。
这里所说的「罪」,是法律上的罪,是刑事法庭作出判决时说的「有罪还是无罪」的罪,而不是基督教所说的「原罪」之罪,也不是成语「负荆请罪」中所说的道歉之罪。
四十年后的一个倾向是,文革之罪正在被淡化和漂白,「有罪」正在被消解为「无罪」。
三个月前,我发表了一篇题为《六十三名受难者和北京大学文革》的文章。文中首先以表格形式列出了六十三人的姓名年龄职务死亡日期和死亡情况。六十三人占当时北京大学人数的百分之零点五。即北大全体师生员工,每二百人中就要有一名被拉出来杀死。
文革各地大比例的被害死亡人数
不要以为这是因为北大是「最高学府」,又被毛泽东称为「反动堡垒」,所以被害死的人特别多。全国各地的其它学校也发生了这样的惨剧。文革中,清华大 学有五十二人被害死;北京农业大学有三十人被害死;西安交通大学有三十六人被害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有一名副校长四名教员共五人被害死;北京女三 中有校长和三名教员共四人被害死 ...... 四川省井研县马踏乡公社是只有三十来名教职员的乡村初中,有两名教员被害死。
也不要以为这是由于教育界是文革的重点打击目标,所以死亡比例特别高,而别处则没有那么大的死亡数字。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有大量的工厂企 业。那里的情况比学校好一点吗?绝对不是。上海的文革「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一万一千五百一十人,而上海当时的职工人数是二百万。也就是说,上海的文革受 难人数比例,也和北京大学一样高。此外,上海还「揪斗」了十七万名分属九个类别(地主、富农、历史反革命、现行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务以及 「死不改悔的走资派」)的「阶级敌人」,比例之高,也很容易算出。
还需要指出的是,文革受难者遭到残酷的迫害,他们甚至不是被专业行刑队用大刀砍头或者子弹枪杀的,那样至少死得比较快速。文革受难者都曾遭到长时间 的折磨和侮辱。有的在所谓「斗争大会」上被殴打致死。有的在囚禁中被折磨致死。有的在生不如死的悲惨情况下「自杀」 ( 笔者在此加上引号,因为这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杀 ) ,死后还遭到「斗争大会」的声讨,被加上各种罪名。文革领导人命令使用「群众专政」作为革命的主要手段,因此受难者大多在他们的工作和居住地点被整死,这 给他们的家庭和朋友带来了更为深重的心理上的威胁。
文革死亡是预谋杀人而不是失控
还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以时间为横轴、年死亡人数为纵轴画出死亡分布曲线,可以看到,被害人数在一九六六和一九六八年形成两个高峰,而且各地的曲线是 形状相似的。这两个死亡高峰发生在红卫兵运动高潮时期和新建立的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领导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时期。这是两次最主要的迫害运动。造成 这样的死亡分布曲线的原因,是因为迫害和杀戮是由文革领导者统一部署和指挥的。在他们的领导下,全国各地发生了同时同步同样密度同样模式的迫害和杀戮。现 在有案可查的从文革最高当局发出的各种命令和指示,也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还必须指出,甚么种类的人要被打击和迫害,是文革领导人事先规定的。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发出的发动文革的《中共中央通知》里面,毛泽东亲自动手写 的段落说:全党必须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 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因此,文革中这「五界」中人首先遭到特别严重的迫害,其中大部分是受过专业教育的知识分子。教育界里的中学教员不但遭到学生红卫兵的侮辱和折磨,而且有一批人被活活打死在校园中。中学教员是文革中受迫害最深的群体之一。
受迫害最深的群体还有文革前就被指为「阶级敌人」的「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坏分子」。一九六六年八月廾八日后的两个星期 中,北京有数千名城市居民被红卫兵活活打死,其中除了教师,大多是所谓「黑五类」以及和「黑五类」有关系的人。在北京郊区的大兴县,自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 七日至九月一日,杀害了「四类分子」及其家属三百二十五人,最大的八十岁,最小的仅三十八天,有二十二户被杀绝。从一九六六年八月底开始,毛泽东发动攻击 共产党的省部级领导机构以及往下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大批中高级干部被指控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遭到野蛮「斗争」或被监禁在秦城特种监狱。当时的国 家主席刘少奇在长期秘密囚禁和虐待中死亡。
文革之罪是反人类罪、群体灭绝罪
一九六七年一月颁布的「公安六条」和一九六八年公布的一系列指导「清理阶级队伍运动」的文件,进一步详细定义了「现行反革命」「历史反革命」等一系列「阶级敌人」类别,在全国停课停工「深挖细找」的结果,每一类「敌人」名称之下,都是巨大数字的被害人群。
从受难者的被预先圈定和在特定时期被害死,可以清楚知道这些杀戮是故意的和预谋的,而不是出于偶然的「失控」或者「意外事故」。文革中发生的这样大规模的迫害,这样众多的受难者,当然构成了重大的犯罪,是必须提起公诉审判的。
「反人类罪」是指广泛地和系统性地攻击普通人民,包括杀戮、灭绝、奴役、驱逐或强迫迁移、监禁和剥夺人身自由、酷刑、性奴役、对基于政治种族民族文 化宗教等理由划分的群体施加迫害、强迫消失、隔离以及其它故意造成巨大痛苦和身体及心理伤害的反人道行为。文革杀害大批的生命之外,更多的人被殴打和侮 辱,有人留下了终身残疾,有人精神失常。全国每个单位都建立了监狱即所谓「牛棚」,长期禁闭本单位的部分人员。这些都是典型的「反人类罪」。
「群体灭绝罪」是指蓄意全部或者部分消灭某一群体,包括杀害该群体的成员,造成该群体成员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严重伤害等等。上文指出,文革的对象 是一系列大型群体而非单独的个人。据我对全国数百所学校的调查,文革中所有的学校校长,包括大学校长、中学校长和小学校长,统统遭到暴力「斗争」,无一例 外。在我的《文革受难者》书中的六百五十九名受难者中,有二十名是大学负责人。这些人被杀害的原因,就是他们是校长。他们属于革命对象群体。这是典型的 「群体灭绝罪」的案例。
毛死亡两年后,从一九七八年下半年开始,对文革受难者进行了「平反」,其人道意义巨大,因为是人类历史上人数最大的「平反」。然而,虽然得到了「平反」和数百元的货币赔偿,文革犯罪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司法审判。
一九八○年底,北京举行对林彪、四人帮的审判。这审判作为一种司法程序,是文革后的最重要的改变和进步之一。然而在文革时代,文革领导人对被指为 「阶级敌人」的千万人施加迫害时,连装样子的审判都没有进行过。应该注意到,斯大林还对布哈林等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举行过一些被称之为「表演性审判」的「审 判」。审判所用的证据是假的,但是多少还要麻烦走审判的过程。但毛泽东的文革,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折磨监禁至死,根本没有费时费力来举行什么 对刘的假审判,更不要说对普通老百姓了。据一九八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决书特法字第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特别检察厅以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案,对被告人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丘会作、江腾蛟,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五日向本庭提起公诉。
可见这个审判从一开始,就是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案」提出「公诉」的,而不是以他们迫害和杀戮中国人民的罪行起诉的。
林彪江青的判决不提大规模杀人罪
特别法庭的判决书里,林彪、江青被指控的主要罪行是「篡党夺权」,而不是他们犯下的「反人类罪」和「群体灭绝罪」。例如,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 江青,被指控的罪行依次为:一、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罪;二、阴谋颠覆政府罪;三、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四、诬告陷害罪。只有最后一条才涉及对普通人民的迫 害。
判决书写道:「一九六六年十月,江青勾结叶群,指使江腾蛟在上海非法搜查郑君里、赵丹、顾而已、童芷苓、陈鲤庭五人的家,致使他们受到人身迫害。」这是对 其「诬告陷害罪」的证据之一。这当然是罪。然而这一项罪可以很容易被解释为江青个人的复仇心理所致,因为一九三○年代江青曾和这五人在上海电影界共事。作 为对比,一九六六年「红八月」在北京的大批杀人,是更加严重的罪,而且江青明显在其中充当了积极活跃的领导人角色,但是「红八月」血腥事件却完全没有在判 决书中提到。另外,害死人最多的「清理阶级队伍」,判决书也未提及。不提的重要原因,显然是必须追究毛泽东的罪责。其后,一九八一年中共的《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把毛泽东在文革中所作所为称为「错误」,而不是「罪恶」。
判决书列出的全国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人的名单,有六十多人。从身份来说,只有级别极高的干部和教授、作家、科学家等。从数字来说,仅仅相当于北京大学一所学校的被害人数。
这种处理方式的结果之一,是对受难者的遗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卞仲耘,是文革中在北京第一个被红卫兵活活打死的教育工作者。一九七八 年她得到「平反」后,她的丈夫王晶尧要求用给家属的几百元钱在学校墙上镶一块牌子或者种一排树纪念她,被拒绝了。在二○○四年发行的一部大型纪录片《八九 点钟的太阳》里,当年这个学校的三名红卫兵接受制作人的采访出现在电影里,她们说了不少话,其中却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对卞仲耘被红卫兵打死表示歉意或者忏 悔。
即使是在北京大学,文史哲研究的重镇之一,对自身的文革历史也没有做多少记载或反思。我在调查中发现,在北大不到一千米平方的校园里,文革经历者不 了解曾有多少人被害死了,年轻的一代则更是什么都没听说。经过多年的调查寻访,才渐渐找出了六十三名受难者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这种遗忘,首先导致的是对 文革之罪被消解。司法上有「见尸立案」的说法,如果文革受难者的名字被隐瞒遗忘,自然也不可能立案审判文革之罪。
近几年来文革正在被「平反」
一位社会学教授曾经向我指出,文革后的社会转变不可以太快,因为社会变化就像一列火车,太快的变速和转向会导致出轨。所以,在对文革罪行的审判,当时不能操之太急。
这是有道理的。现在的人不知道,在一九七九年前后给文革中大量受害者平反时,曾经如何障碍重重难以实现,因为那些在文革中害人的人依然有权力而且不肯改变。让「非文革化」缓慢发生是实现「非文革化」的方法之一。
然而,实用性的解决方式和权宜之计,和对历史真相的认识与评判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在文革结束三十年之后,已经找不到理由故意不说明文革的实质和作出道义上的审判,因为必要的社会转变已经完成,对文革之罪的不彻底审判的负面后果却正在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
最近几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敢于说出批评文革的话,主动向「文革受难者纪念园」网站投稿,见证亲友同事邻居遭受的惨剧。但非常不幸的是,否认文革之罪的趋势也在快速发展,甚至可以说,文革正在一年一年被「平反」。
美国杜克大学有一个杂志 Positions ,二○○五年的冬季号是文革专刊,其主要文章题为《文化革命:最后的革命?》,作者是法国的哲学教授巴迪欧 Alain Badiou ,据说在世界思想界中有重要地位。这篇三十四页长的文章对文革推崇备至,一再把文革和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以及一九六八年的法国学生运动相提并论。还好, 作者没敢把斯大林的古拉格群岛也拉来一起赞美。因为古拉格的罪行已经被相当充分地揭露了,一百三十万受难者的名字公布在光盘上发行。这篇文章谈文革「十六 条」,红卫兵,工人造反派,夺权,武汉事件,工宣队进驻学校,俨然对文革历史熟悉的样子,但是他不提红卫兵打死老师和「牛鬼蛇神」,不提「清理阶级队伍」 中全国性的「牛棚」和大批死亡。因而,也就不会把文革和希特勒的大屠杀与斯大林的大恐怖归为一类,尽管文革的迫害和杀戮,已超过了斯大林。这名作者在对历 史无知的基础上建立他的荒唐哲学论断。
不久前,我在芝加哥的讨论会上,碰到自称是「托洛茨基者」的美国人发问。他们反对谴责文革之罪。说那是个「学习曲线」,意思是革命就像一般的学习过 程一样,要走弯路的。他们先入为主的立场和观点,不太愿意倾听别人描述事实,不过还是答应在会后会阅读我写的英文本的《学生打老师:一九六六年的革命》。
文革干将聂元梓徐景贤无一句道歉  
外国人对文革历史事实的不了解也许不足为奇,中国人对文革历史的不真实描述则应该出自别的原因。二○○四年在香港出版了「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主 任」聂元梓和「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徐景贤的文革回忆录,都长达数百页,但都没有写到北大和上海发生的大规模迫害和巨大的死亡人数——六十三人和一万 一千五百一十人,更没有赔罪道歉之意。这在曾经充当文革驱动力量的人的回忆录中相当有代表性。
不是要他们也被红卫兵用铜头皮带抽打,不是要他们也被拉到「斗争会」上挂黑牌、低头弯腰坐「喷气式」,不是要他们也被囚禁在「牛棚」中或者跪在毛泽 东像前「请罪」,不是要他们也来经历一次上吊投河服毒卧轨 ...... 人们等待了三十年,只是希望那些人说一声「对不起」或者「我道歉」。但是他们没有说。
和外国人不同,中国的文革经历者怎能否认文革之罪呢?文革期间的暴力迫害和杀戮,大多数是完全公开进行的,知道而不认为是罪,只是显示了法律和道德 原则上的问题。不把血淋淋的杀人和残酷折磨看作是犯法行为,当红卫兵大量杀人的事实已昭然若揭之后,不予道歉还继续以「太阳」自诩,只能意味着不少人还坚 持文革的思想和原则。明知其罪而不责,内含的信息暗示着「可以这样再来一次」的误导。
文革是罪,还是文革不是罪?这个问题在文革结束三十年后浮现在地表之上。还不得不争论这样基本的问题,实在令人遗憾而深思。
在中文里,「罪」字的写法原来并非如此。两千年以前的罪字,是「白」字下面加一个「辛」字。秦始皇认为这个字和他自己的新称号「始皇帝」的「皇」形 状相近,下令把这个字改成了「罪」字。他以巨大权力焚书坑儒之外,还可以改动文字。不过字义并没有改。字典中「罪」的意义仍是「犯法」。两千年后到了毛泽 东,自称是「马克思加秦始皇」,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他连罪的定义都改变了。在毛泽东死亡三十年后,讨论文革之罪,意义其实超出了文革本身。这样 的讨论可以帮助理清什么是法,什么是罪,如何才能制止和控制那种大规模的由最高统治者犯下的大罪。希望这样的讨论,能帮助中国人避免再次沦为受难者。

Wednesday 28 November 2012

资中筠:余欲无言

2012年11月16日在“共识”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本来不想发言,因为已经“余欲无言”。这个文件第一段里的话:“十八大……感到振奋”就和我的心情相反,我一点也不振奋,而感到沮丧,没有希望。那个报告除了连篇的陈词套话外,有几句引人注意的话却是倒退的。
上午许多有识之士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我很钦佩,那一片痴心也令人感动。这些意见多少人多少年来也发表了不少。我首先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给谁听?假 想的听众是谁?好像还是眼睛向上,希望掌权者采纳,可能吗?我想起我曾写过的一篇小文章:《国家兴亡,匹夫无责》。那是诠释顾炎武的话,他的名言“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但是又说“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意思是“匹夫无责”。当时明朝亡了,他说你们那些在位者把王朝给折腾亡了,我们没责任,我们的责任在 维护道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民族精神。为什么自古以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因为利令智昏。是既得利益妨碍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不是如何说服他们改 的问题。
我想,我们现在谈的这么明显的问题,我们都看到了,在上者难道真的看不到?他们也不是弱智。社会危机他们想必比我们体会更深,否则为什么要动员 140万人保卫几千个人开会?那么害怕,心虚?现在去分析讲话中哪句话的提法是没有意义的。语言与实际已经空前脱节,空前的虚伪。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有中国特色而无社会主义!现在还讲“我们”社会主义、“他们”资本主义,是十分可笑的。事实是中国的权贵资本已经与跨过资本相结合,互相利益攸关,受 害的是中国的劳工和那些国家的劳工。
刚才有人说:“改革是找死,不改是等死”,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但是有一个问题要搞清楚:是谁死?改革了,整个中华民族会死吗?我认为民族复兴的 希望就在于改革,否则虽然不一定会“死”,但是会堕落,沉沦。人们都痛恨腐败,官场腐败,古今中外都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全社会腐败,现在正是全社会腐 败。国民党的时候是官场腐败,社会其他方面:学界、文化、新闻以及工商企业没有全腐败,所以政权被推翻了,社会还有救。而现在,各行各业都腐败,而且已经 见怪不怪,连小学生都知道要家长给老师送礼,以便对自己好一点。他们长大了就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了。我们在座的至少40岁以上的上学的时候还不是这样,还 有公平、正义的观念,下一代人如果这样下去恐怕就根本不在乎什么公平正义,而是认同腐败的规则,只看自己怎么在里面玩了。这就是整个民族从精神上烂掉!孙 立平先生的“溃败论”对我很有启发。所以我对教育问题特别忧虑!这个文件中完全没有提到教育问题。我们需要眼睛向下,着眼于民众的启蒙。民众和领导的素质 是互为因果的。民众的觉悟是最重要的。前一阵发生的以“爱国”为名的打砸抢暴行,使我感到悲哀:一百年了,没有长进,上面还是慈禧,下面还是义和团。我不 是要把哪位领导比作慈禧,但是那次的行动开始就是当局纵容、默许,或者就是有意组织的,把国内矛盾转到一个境外敌人身上,这是惯技,到后来失控,再行压 制,然后和外国还得妥协。总之,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个角度,是对全民族负责呢,还是对王朝负责?
如果要说改革的切入点,最重要的是建立法治。有了健全的法治,其他事,政府能不管就少管,社会自然会有活力,自我调节。我同意刚才有人说的党内纪委 实行“双规”的做法是违反法治,侵犯人权的。我觉得有点像帮会的自己清理门户,绝不是现代国家的法治。纪委谁来监督呢?没有公众舆论的监督,没有透明度, 没有权力的制衡,腐败是不可能治理的。另外,还要澄清一个观念,美国对外实行霸权主义,绝不能成为我们反对民主宪政的理由。我们要走民主宪政的道路是汇入 人类共同进步的潮流。人权是所有人应该有的平等的权利,没有东西方之分。平等这个概念是现代社会的,过去封建社会,人们都在一定等级之中,也就认了。而现 代社会就不能接受,要求平等的权利。以美国对外的霸权行为,还有英国过去是海盗起家等等来否定人权、自由、平等,是概念的混淆。就好像有人吃饱了饭,身体 健壮了,出去打人,甚至杀人,我们就拒绝吃饭了。那是两回事。向宪政民主的方向改革是我们自己的需要,与外国无关。
--------------------------------
 共匪是铁了心,要保守到底的,let’s count down…..

背不走的问题

邓对中国人最大的贡献是开放改革,但他自己数次挨整,仍然对集权专制没有清醒认识,这集中体现在对毛的分析评价上:“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 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这句陈述既有事实又有谬误。共党确实是在毛领导下取得执政权,这一点不可虚无。这里有民众的支持和三千万的牺牲,这个数字没 有含国民党方面的士兵,许多抗日将士,没有死在侵略者手里,却死在手足之下,一场主义之争死的都是同族兄弟,悲剧成分太大,难怪蒙哥马利元帅访华时说:在 西方,我们从不宣扬内战。
最重要一点,奉行主义的中国是新的,但是不是好的,中国人走出黑暗了吗?我们无法责备先辈,90﹪的文盲和刚刚接触民主与科学的少数知识份子,听见 打土豪分田地赶走资本家,然后靠计划过上好日子,简直是灌了二锅头的兴奋。除了胡适、储安平几位,谁真正分析过计划背后藏着独裁魔鬼。只要有计划,一定会 有顶层计划,一定会有争当顶尖的独裁者,而所有底下的人就惨了,像枯木捆绑一起,一动不能动,养个鸡、种点菜,都是挖计划墙角。
老毛的问题,已经根本不是理论实践问题,而是有没有人性问题。用阴谋诱使知识份子提意见,然后挂牌游街,坐土飞机,搞死一大批;搞大跃进,饿死几千 万;最没人性的:一起睡土炕,钻山林的战友,提点意见都要往死里整。纳粹残害了犹太人600万,看看犹太人是咋干的,那些今天吃饭可能都成问题的老纳粹分 子,照样一个一个被揪出审判。
有人替老毛辩护,说他可是最爱说民主的,这我承认,他甚至都说过没有民主会人亡政息。关键是别看一个人咋说,要看一个人咋做。隋炀帝亡国后,李世民 翻阅隋炀帝留下的文稿,大吃一惊,问魏征:“你看这些稿文,炀帝讲的都是尧舜之言,何以亡国?”魏征答:讲尧舜之言,行桀纣之实,蒙蔽百姓,鱼肉天下, 焉有不亡之理?”(这不说的正是今日共匪吗?)老毛唯一对你做的民主就是对着他的相片,早请示晚汇报,但是,你要把他的相片烧了,你试试?
对老毛的问题,如果不彻底清算,实际是这个国家仍然在扛着一个背不走的问题。不厚道的事情只是一个爆发点,更大的爆发还在后面,直到今天为止,大家 可以留神一下网络调查,我看过好多的调查结果,结果无一例外,拥毛者都是占多数,这还指上网的人,上网人数5亿,不上网人数最少8亿,他们看什么,报纸、 电影、电视剧,主要是电视剧。电视剧里有什么,伟大光荣正确的老毛领着正义的人民杀着残暴黑暗的国民党兵,那叫一个痛快。
暴力有两种,一种是以暴止暴,一种是发泄兽欲。止暴是有界限的,泄欲是无极限的。今天,很多工人在没有谈判过程中下了岗,农民在没有谈判过程中被强 征强拆,股市变成僵尸,房价座上火箭,贪官横行。一股怒气在华夏大地盘旋,结果老毛又是榜样。谁能告诉我哪一种暴力会是最终结果?
老毛做对过一件事,他曾带头在火葬上签了字,我们不该违背个人意愿,让他入土为安吧。

亡党不会亡国 亡党才有新中国

中共十八大落幕,胡、习都高调提出“亡党亡国”论,把“亡党”和“亡国”二个不同的概念捆绑在一起,是一个混蛋逻辑。有些人还高唱赞歌,以为共产党在重视反腐败有了新希望。说白了,亡党已经是指日可待,中共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灭亡的危机,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朝朝代代的更替,哪个朝代去了没有新的朝代到来?中共在灭亡之际,把一个作恶多端的“党派”灭亡与亡国关联在一起,无外乎就是把即将灭亡的中共流氓党,绑架到中国国家政体上,让人们形成一种错觉和恐惧:亡党了,就要亡国,亡国了当然就成了亡国奴,亡国奴当然就没有现在的中共流氓党的暴政好。其实,亡党是必然,中共流氓党无恶不作,血债累累,天地神人共愤;共产党亡了,中国还有其他党派,新成立党派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是国家换个制度也不足为奇、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中国不会灭亡,反而会因为共产党的灭亡获得新生,中国人会重新回归礼仪之邦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而不是象现在很多国家把中国人当有钱的下等人来歧视,中共是没有希望了,注定即将灭亡,人们也无需对中共改良抱有幻想,亡党并不可怕,亡了共产邪党,中国人民生活在没有共产党的中国会更美好幸福,一个崭新的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新中国将重新屹立世界。

中共从来不敢明说亡党后会给中国人民带来什么后果?也从来没有咨询或让人民讨论和思考亡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中共自己心里最明白,一讨论,中共就完蛋,仅仅是几十年来中共迫害死的中国人民的血债它都还不清。中共它很清楚,现在没有人民要求有这样一个共产党,也从来没有人民授权给共产党执政。执政合法性一直是中共不敢面对和交给人民来讨论选举赋予其正当权利的裁决。每次讲亡党时,中共都一定要扯上国家两字,令人民不能分辨出“党”和“国”应该有不同的含义和内容。

时事评论员洪威说:“国家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国土、国民、文化。共产党绑架了国民,用暴力窃取了中国,毁掉了中国这个传统文化,而且出卖国土。在它统治期间,迫害死八千多万的中国人,那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党才是导致亡国的祸根,亡党不但不会亡国,清除了这个西来的幽灵、邪灵之后,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会重新回到敬佛向善的时代,出现像盛唐时期那样的局面,不更美好吗?”

中国问题专家、政论家伍凡指出“亡党”并不可怕。“不要以为死了张屠夫,就要吃浑毛猪,死了杀猪的人就没肉吃啦?不会的!没有这些污七八糟的浑蛋,中国会过得很好。因为什么?没人剥削、没人贪污了嘛!即便有贪污,有非常严格的法律制裁和手续来办理这些贪污的人,会减少了嘛!它现在办不下去啊,它知道它一反贪啊,这个党就要瓦解了。不讲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贪污的,你怎么办呢?这就使他们非常担心。你统统抓起来,那党就完了。没党员了,没管理人员了,那党就垮了嘛!所以我说没什么好可怕的,人类社会还会存在,这个国家基本的因素、土地、人民,大部分资产还在这个土地上,女人生小孩,男女结婚照样存在嘛!所以何必担心这共产党不在呢?我希望它快一点结束。”

没有共产党统治的宝岛台湾就是最好的例子。伍凡说:“没共产党另一个中国,中华民国过得比大陆哪个地方都好。台湾比由共产党来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百倍。比如说,老百姓可以选举官员,监督官员,罢免官员,高到总统贪污我可以法办你,这个台湾真的实现。它有一个宪法,这宪法规定是政权归民,给老百姓的,归政于民,政权由谁建立的?老百姓选举产生的,还政于民、还地于民。这就很明显的另外一个中国在那里嘛!你所有的官员每四年都要选举一次,你哪个党上来都可以轮流,做的不好我四年就赶你下去,再上来,这样的每个官员就非常小心的做,做的不好就把他踢下去了。”

ExploitShield:一个安全软件

ExploitShield号称一次性解决漏洞的方案,ExploitShield浏览器版可以抵御所有已知和未知0-day漏洞攻击,特别是在用户传统的杀毒软件和安全软件不起作用时发挥效力。这种方法是基于一个创新的正在专利申请的漏洞屏蔽技术,有效防止恶意的利用漏洞来危害电脑,包括作为所有主要的浏览器(IE,火狐,Chrome,Opera)的“盾牌”和对浏览器的所有组件,如Java,Adobe Reader,Flash,Shockwave部分的保护,可以阻止所有的攻击工具包,如Blackhole, Sakura, Phoenix, Incognito,而不需要任何签名更新。

项目软件下载页面:http://download.cnet.com/windows/zerovulnerabilitylabs/3260-20_4-10232362.html?tag=rb_content;contentBody

可以参考此页面的因为介绍:http://download.cnet.com/ExploitShield-Browser-Edition/3000-18510_4-75780388.html

目前该软件还是beta版,还在召集更多的测试,美博园提醒读者,有兴趣和这方面研究的朋友,可以进行试用,其他朋友就不必使用了。

官方提供了一个英文视频说明,请参考:http://www.zerovulnerabilitylabs.com/home/exploitshield/browser-edition/

目前版本是0.7 beta,下载地址:
http://www.zerovulnerabilitylabs.com/download/ExploitShield-Setup.exe

该版本2012年12月1日过期,不过过期后可以更新新版本

下载后安装完成就自动启动使用了,不需要特别设置。

聊skype ,当心政府窃听

据台湾中央社台北22日电:使用网路聊天难道也要心惊胆跳防偷听吗?或许有此可能,新的窃听科技可能可以让政府机构同步“暗中录下”使用者在Skype等网路聊天服务上的谈话内容。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导,截至目前为止,现有VoIP服务在网路上的资讯传递方式,让警方难以窃听。
此种服务将类比音频信号转化为数位资讯封包,接着将资讯传送出去。第3方若想对此种传输方式加以拦截,不仅耗费庞大且过程复杂。
部分国家基于安全考量对VoIP进行封锁,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施力强迫网路聊天业者筑“后门”,让调查员能窃听嫌犯对话。
不过加州企业家现在获得一项“合法拦截”技术专利,并表示这“能让政府‘暗中录下’VoIP谈话内容”。
Slate.com线上杂志报导,与Skype类似的VoIP-PAL聊天服务总裁Dennis Chang宣称,他的系统能让当局透过取得嫌犯的使用者名称和注册资讯,找出和监听嫌犯。
这套系统不只能拦截对话,“资料、影片或多媒体资料等所有串流资讯”也难逃一劫。

文革中究竟死了多少人?


文革结束后叶剑英讲话,文革整了一亿人,死了两千万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文革结束时华国锋说,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
作家秦牧这样评述文革:“这真是空前的浩劫,几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公开进行!”
“几百万人含恨以终”?文革中究竟死了多少人?说法不一,无从确定。正如一九八○年邓小平对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所说的那样:“永远也统计不了。因为死的原因各种各样,中国又是那样广阔。总之,人死了很多。”
R.J.Rummel教授的著作《一百年血淋淋的中国》说,文革中丧生者的数目大约为七百七十三万人。这个数字可能偏高,但是应在二百万以上。
文革中死人集中于几个时期,一九六六年红色恐怖杀人十万
以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正式开场的文革,宗旨就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这“横扫”,始于红卫兵对牛鬼蛇神的抄家。从北京开始、迅速波及全国。抄家之多,史无前例。北京市被抄家的多达十一万四千多户。上海郊区川沙县有七千八百多户人家被抄。浙江嵊县,八千余户被抄。全国被抄家的总数当接近一千万户。
伴随著抄家的,是拷打进而杀戮以“五类分子”为主的牛鬼蛇神。在中国大地上,从不曾有那么多人在那么短暂的时期内,死于最古老的刑具棍捧皮带。杀与自己无冤无仇的人是要有精神支柱的,十几岁的中学生将老师校长、邻居街坊拷打至死,靠的就是一册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要是没有政府的支持,没有公安局的配合,十几岁的中学生组成的红卫兵不可能造成如此大范围的恐怖。公安部长谢富治说:“民警要站在红卫兵这边……,把五类份子的情况提供给他们。”于是各地派出所与红卫兵合作,将凡有“五类份子”的名单交给他们,让他们去抓斗殴打。
对于红卫兵任意打死人的情况,谢富治当然十分清楚,他还说:“群众打死人,我不赞成,但群众对坏人恨之入骨,我们劝阻不住,不能勉强。”谢富治召集各省市公安厅长开会说:“打死人的红卫兵是否蹲监?我看打死就打死了,我们根本管不着。”一个省公安厅长问:“拘捕总可以吧?”谢答道:”如果把打死人的都拘捕起来,你们能捕得光吗?全国九千万红卫兵,他们不冲你的公安局就好了。如果你们拘捕打死人的红卫兵,你们就要犯错误。”
六月间,打人之风刚开始盛行,北京市委书记李雪峰传达了毛泽东的关于发生打死人事件的指示:“打就打嘛,好人打好人误会,不打不相识;好人打坏人,活该;好人打坏人光荣。”(江青传达的字句稍有不同)正是在得到这个最高指示之后,红卫兵打死人合法化,在这批红卫兵打死人的高潮中,毛泽东作出了从未有过的举动,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他们的代表。毛只是没有当面表彰他们打死人的行为,他利用他们制造恐怖气氛以压制对手。
各省市公安局长们还是有顾虑的,他们担心放手让学生随意打死人,运动过后自己会被追究。8月22日毛泽东亲自批复了《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的文件,规定“不准以任何借口,出动警察干涉镇压革命学生运动。警察一律不得进入学校。”于是全国的警察都对红卫兵行凶杀人睁一眼闭一眼。
最高指示传遍全国,杀戮在全国范围进行,无远弗届。后来官方统计说是北京市被打死一千七百余人,那就是说,至少打死了这么多。全国在这场红色恐怖中被杀者应不下十万人。
蔡铁根原是南京高等军事学院的训练部长,一九五九年反右倾时被撤职。文革初抄家,发现他的日记本里有为彭德怀鸣不平的话,立即被揪出。一九七○年三月十一日,狱方用麻绳将他捆绑后宣读逮捕令,紧接着宣读判决书:死刑,不准上诉。他刚要申辩,狱卒便勒紧套在他脖子上的麻绳,使他发不出声,接着就把他拉到刑场枪毙了。
广东海南岛白沙县枪决女医士官明华前,用一节竹筒塞进她嘴里,穿上铁丝,扎在脑后,使她发不出声。
宁夏银川市枪决“共产主义自修大学反革命集团成员”吴述森、鲁志立、吴述樟前,用板子压住舌头,不让他们发声。
贵阳市建筑公司女技术员马绵珍被处决前已经绝食两个多月,虚弱得站不起来,当局还是怕她呼喊反动口号,在她嘴里塞进压舌物,外面再扣上口罩。
上海交响乐团指挥陆鸿恩因涂写《毛主席语录》,在一打三反中被判处死刑,押往刑场前,喉管被割断。
甘肃静宁县女技术员毛应星被枪毙前,刽子手割断其喉管。
主持辽宁党政军全面工作的毛远新等,批准了对反革命犯施行枪决前予以割喉这一“新生事物”。第一个遭此处置的是沈阳皇姑区克俭小学青年教师贾承厚。至一九七五年处死张志新时,辽宁省已有三十多人在行刑前被割喉管。沈阳监狱当局割张志新喉管时,不施麻药,直接把她的头按在砖块上。旁边一个女管教员见状,惨叫一声,吓得昏厥在地,被拖了出去。
文革初期自杀者约廿万人
除了被杀,更多的人自杀了。世界历史上,从不曾有如此多的人在如此大的范围内、用如此多不同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仅陕西省,文革中自杀的党、政干部就有两千多名。
巴金回忆道:大家都像发了疯一样,看见一个熟人从高楼跳下,毫无同情,反而开会批判,高呼口号,用恶毒的言辞攻击死者。
1966年8月,湖北省委召开文化革命积极份子万人大会,省长张体学说:“有的人怕运动中死人,我看死人不要紧。我们没有搞非法斗争,给你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你要死怪哪个?我不叫你死,你要死,死了活该。”
毛泽东号召“造反有理”、“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他导致这场运动的疯狂。有文革学者估计,文革初期自杀的人当在十万至二十万之间。
武斗为文革死人第二波高峰,一年死人三十到五十万
1967-1968年的武斗是死人的第二波高峰。全国性的武斗起于67年新疆。毛泽东号召夺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汽车团的造反派要夺权,当权派不服,请部队派人支援,想用武力解决。双方交火,死伤百余人。军队大获全胜。
这便是一月二十六日的新疆“石河子事件”,全国武斗的第一枪。此后各地武斗绵延不绝,直至六八年底方渐平息。
武斗中死了多少人?陕西省数据,勉县死亡85人、蒲城34人、安康县784人。
山西武斗以长治地区最惨烈,当地是中国的军工基地。军分区和空军分别支持两派。打到交通全部断绝,空军提供空中走廊支持一派守城市。军分区集中各县民兵组成剿匪兵团,打开军火库,武装数万民兵,由军分区首长指挥攻城战。在攻克一座煤矿的激战中,仅守方即阵亡二百多人,双方死伤不计其数。
全国在单次武斗中伤亡最大的是四川泸州。一仗打死两千余人,另有八千多人残废。江青说“四川武打全国出名了,重庆打得稀烂,阵线就比较清楚了。好得很!”
浙江也是武斗死亡较多的地方之一,嵊县战死191人。浙江空五军政委陈励耘、二十军政委南萍同杭州造反派头头张永生武装镇压萧山、富阳两县。在萧山打死27人,大部份是抓获后活活打死的;在富阳打死135人,打残319人,烧毁房屋1200余间。
云南军队围剿名为滇西挺进队的群众组织,用机枪扫射,二十分钟后将该组织数千人屠杀殆尽。
虐杀战俘也是武斗死人的一大因素。河北雄县由三十八军支持的一派动用大炮攻克对方据点后,将俘虏都用铁丝串起;男的穿肩胛骨,女的从肛门穿进、阴户穿出,游街之后,全部枪杀。陕西安康县滥杀俘虏286人,自杀20人。乱打滥杀包括矛戮、刀砍、石砸、枪打、绞死,还有让被杀者背炸药包、手榴弹炸死,甚至一次活埋了十三人。山西长治刘格平派在中央的压力下交出武器后,成了对方肆虐报复的对象。据后来去采访的作家赵瑜所记:其复仇面积之大、手段之狠,都是空前绝后,不忍赘述的。凡是古代用过的酷刑,这里全用上了。
江西宜丰县的一派到相邻的上高县去武斗,死了四人。回来召开追悼会,给死去的烈士祭魂,会上悍然枪杀了三名从上高县抓来的无辜百姓。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在广州街头所见:人们咬著匕首,抬尸游行。在中学门口,看到因武斗死亡的学生的讣告,上书‘享年十七岁’、‘永垂不朽’等字眼。一路看到路树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从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一年多的武斗期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应在三十万至五十万之间。
清理阶级队伍死人最多,粗略估计,死于清队的人数应在五十万以上。
1968-1969年的清队,是清理阶级队伍的简称。这是毛泽东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高潮,是文革中死人最多的时期。全国两千余县,一个县平均一百左右死于清队。
在这场运动中,二百多人非正常死亡的县不算是多的。如上海川沙县5063人被揪斗,236人死亡。宝山县揪斗1702人,死亡达334人。”
人口特别少的县,被清队整死的人数才会低于100。如中苏边境人口仅数万的爱晖县,关押1500多人,65人死亡。吉林省延吉县“深挖地下国民党特务,深挖朝鲜特务”,只有110户人家的桦田生产队竟有41人被揪斗致死致伤。
各级革委会是这场运动的执行者。他们私立公堂、严刑拷打,各种刑具交替使用,强加子虚乌有的“国民党特务,反革命、反党”等各种‘阶级敌人’。
工人本不是文革的目标,但毛泽东指示:文革是国共两党斗争的继续,国民党时期的老工人也成了斗争对象。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是毛泽东亲自抓的清队运动样板。1400名1949年前进厂的老工人中,900多人被审查,14名老工人自杀。
知识份子集中的地方是清队重点。湖南大学革委会成立后,被捕的有三百多人,自杀18人,折磨致死6人,中科院上海分院有六百多人被诬为特务,2人活活打死,10人打成残废,4人自杀,包括1949年从美国归来的女科学家雷宏淑;另有9人自杀获救未死。
赵健民案一万七千余人冤死
1969年1月,康生指控云南省委书记赵健抿是叛徒国民党特务,下令公安部长谢富治当场逮捕。整个云南便开始抓“赵健民国民党云南特务组”分子。仅此一案,云南138万人被牵连,17000余人被打死、61000多人被打残。仅昆明就打死了1473人,打残9661人。一时间,昆明街头上贴满了‘枪毙’的布告。有的人被活活打死,补上告示了事。
1968年2月,江青、陈伯达、姚文元等宣布天津作协主席方纪是刘邓反革命司令部的代言人,天津市委书记王亢之支持方纪这伙人就是反革命。两天后,王自杀身亡,方被投入监狱。江青又说“天津市公安局与方纪同伙,是黑窝”,该局1200余干警被审查,滥施酷刑。包括公安局长江枫在内被整死44人。
冀东李楚离案三千人死于非命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楚离曾担任冀东党的领导人,领导过冀东大暴动。李被打成叛徒后,冀东党组织也成了“国民党”组织。这是文革中的又一件大案,八万多人受株连,三千人死于非命。
内蒙内人党整死一万六千人
内人党----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于1924年,以实现内蒙古自治为目标。后因苏联插手,其中的国民党被清除,该党名存实亡。一九四五年,该党恢复,由早已汉化、连蒙古语都不会说的乌兰夫领导。一九四六年中央指示它停止活动。文革中,乌兰夫成黑帮,康生指示内蒙古大抓内人党。在整个内蒙古许多村落的牧民被迫排队去登记自己的内人党分子。全内蒙古有34万余人被刑讯关押,四分之三是蒙古族。因逼供致废的多达87180人,整死16222人。
一打三反与清查五一六运动
一九七○年的“一打三反”的内容是: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那个“三反”,与老百姓不相干,反不到小民头上,所以当权派并不感兴趣。“一打三反”其实只有“一打”,并无“三反”。七○年春始的“一打”是对“清队”时未完全解决的文革中对立派的最后的镇压。
譬如上海集中追查曾参与炮打张春桥的学生,王秀珍说“对这批新生反革命不能手软”,市委部署清查,仅复旦大学等六所大学就有一百二十多人被逮捕、监禁、五人被逼自杀,三人被逼疯。上海交响乐团指挥陆鸿恩因“涂写《毛主席语录》”,在“一打三反”中被判处死刑,押往刑场执刑前,喉管被割断,免得他呼喊“反动口号”。
文革后最高法院向中共中央报告:“一九七○年‘一打三反’运动中错判死刑取为突出。宁夏错杀七十人中,一九七○年判处的有六十八人;天津市错杀的二十八人中,一九七○年判处的有二十二人。”
“一打三反”之残酷,只比“清队”稍逊,但也猛烈异常。所以云南镇雄县的官方记载,便把“清队”和“一打三反”合一而谈:省革委派工作队来镇雄指导‘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搞逼供信,造成一百○七人非正常死亡。“上海市南汇县”一打三反”,审查、斗争了三千余人,“造成非正常死亡六十二人”。宝山县“一打三反”和“清查五一六份子”结合,共清出五千多“有问题的对象”、“四十一人被迫自杀”。
这是文革中最后一次大批中国人自杀之事件。譬如青海贵德县,‘一打三反’中十四人自杀,后全部平反昭雪。
一打三反大杀政治犯
陕西安康县农民易道均,因住房窄小、阴暗无光,无法张贴毛泽东标准像;小孩呼喊“毛主席万岁”说了一句“哪里能活一万岁”,成“现行反革命”,被县军管会判处死刑,于一九七○年六月枪决。副县长雷云祺、县政协常委张开印、属一九四九年起义投诚后留用的人员。军管会以“反革命”罪将他们枪决。该县“一打三反”中拘捕二五四人,枪决一十七人,判刑十二人,戴“反革命”帽子二十五人,二十人自杀身亡。
一九七○年八月的一天,人口仅三十万的省会银川市近十万人挤满体育场和四周的街道,观看公判“现反”。这天判决的是以十三名青年学生为成员的反动组织“共产主义自修大学”。因一名女性已在关押期间触电自杀,其余十二人,三名“死刑,立即执行”。被枪决者之一的吴述樟年仅二十二岁,最大的罪恶时:曾在《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的“毛主席的指示,一句顶一万句”的旁空处,写过“放屁”二字。
三月二十二日,甘肃省会兰州的万人宣判大会结束后,二十多名死刑犯被架上卡车游街示众,然后到达军警密布的形场。被杀者之一是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老教授张师亮。因在该系的学术讨论会上他曾批评过毛泽东,认为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的说法,不妥当、不全面。
二月十七日,江西省会南昌召开万人宣判大会,二十二岁的吴晓飞被枪决。他的罪名是曾写下两篇论文,说文化革命“是一件反常的政治事件”,“人民不管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说来都得不到一丝好处”;抨击林彪“神化毛主席”,江青“是文化革命中无政府主义泛滥的根源”,对刘少奇的迫害“不择手段、不通情理”等等。
由于中央将判处死刑的审批权下放给各省、市,各地利用此机会杀了很多政治犯。三月间,湖南“长沙当局开了两次大的杀人大会每次处决近百名犯人,其中一半以上是政治犯。”四月的一天,当局又宣布次日将判处六十多名反革命份子死刑。可是,第二天上午九时,有线广播突然通知,宣判大会取消了。原来,中央发现地方杀人过多,需要有所控制,突然收回了判处死刑的审批权。这样长沙的一批反革命份子便幸运地由死刑改成了十五年徒刑。
被冤枉的确实大多数是平民百姓。一九七○年十月,广州军区令员丁盛听说海南岛白沙县一名女医士官朋华在监狱里还写文章骂林彪,便亲自支持会议,将她判处死刑。临枪决前怕她呼喊口号,特用一节竹筒塞进她嘴里,穿上铁丝扎在脑后。比北方枪毙张志新前割断喉管稍为文明一点。
安徽淮南市监狱,“十尺零六寸长□监房里,经常关上十四、五个人,每人只有八寸宽的地盘。……一杀人,就早上四点拉铃,然后用几个高音喇叭放样板戏。然后凶神恶煞般的刽子手就进来拉人:‘你!’‘你!’‘你!!!’惊天动地哭叫,随著是一排摄人魂儿的枪声……。”
由于“清队”、“一打”、“清查五一六份子”三场运动,一个连著一个,江苏省只笼统公布了这三场运动中受迫害的人的总数:“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几十万无辜的干部、组织打成叛徒、特务、现行反革命和‘五一六’份子,加以迫害,成千上万人致伤、致残、致死。”
这场运动的非正常死亡数,也应在十五至二十万之间。
结语:以上谈的仅是文革中的几个大事件的非正常死亡。文革十年间总死亡人数相当高,北京市因冤狱而死的即有九千八百多人。上海被“立案审查”的有二十四万余人,被折磨致死、自杀的超过一万人,被逼疯、打残的更多。至于县以下单位,全国两千余县,平均每个县死亡当在五百至一千人。譬如陕西安康县,文革中“非正常死亡一千三百人。”
官方的统计数字是:“总的估计,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达到一亿人以上。”“去台人员家属”中的冤、假、错冤多达十多万。
-------------------------------
以上均是共匪的罪恶,记录在案。共匪垮台时,是逃脱不了清算的。

美国为何没有统一的身份证?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数据上的国度。不过,公民的自由特别是隐私权,给政府搜集个人信息的行为设定了边界,直接体现为统一身份证的难产。
国会不同意,百姓不答应
统一身份证,是美国近百年来隐私风波中的中心话题之一。
在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从来没有发放过全国统一的身份证件。但在现实生活中,有3个证件,不同程度起到了身份证的作用。
一是驾驶证。二是护照。三是社会安全号。罗斯福新政期间,他为了建立社会保障系统,提出为每一个有工作的人员,建立一个社会安全账号。设想一出,立刻遭到了“隐私派”激烈反对。最后,罗斯福向国会妥协并保证:这个号码仅仅用于社会保险,一定不会用于身份标识的领域,并且会被保密,这个提案才最终在国会通过。
严格地说,社会安全号还算不上统一的身份证件。因为它只记录姓名,男女、年龄、住址、相片等基本信息都没有,公民也不需要随身携带,该号码被明确规定为个人隐私。1974年的《隐私法》,甚至还有专门的条文写明:“要控制社会安全号对个人隐私造成的威胁”。
因为没有统一身份证,美国各种信息系统中用来标识、区分公民个体的方法五花八门,最核心的方法还是人的姓名。但不同的人可以拥有同样的名字,还容易出现拼写错误。毫无疑问,按照名字来查询个体信息的方法,检索效率和准确率都很低。当要把不同系统的数据库联接整合到一起的时候,要确定“谁”是“谁”,就变得非常困难。
当然,联邦政府未尝不想建立全国统一的身份证件。问题的关键在于:国会不同意。国会的问题又在于:大部分老百姓不答应。
曾发放的身份证都是暂时的
美国社会关于身份证话题的争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开始了。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为了防止德裔美国人在境内从事谍报活动,联邦政府提出,要对这个特殊的群体颁发统一的身份证件。还有机构附议:统一身份证应该延伸到所有的外国人,甚至全体国民。最后,国会仅仅同意了对德裔美国人加强管理,并在获准通过的法案中明确指出:当国际冲突一结束,这种证件就应该立即撤销。
战火熄灭后,对德裔群体发放的身份证果然被取消了。不过,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又因为类似的原因,对日裔、意大利裔、华裔群体发放过统一的身份证。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不久,盖洛普的民调表明,有69%的美国人支持统一身份证件的做法,明确反对的人降至25%。可这个数据只是昙花一现,没过多久,支持者就改变了念头,反对方又在民调中占据了主流。
二战全面爆发后,联邦政府曾经发起过多次呼吁,要求实施全国统一的身份证件,因从未在国会获得半数以上的支持而尽数夭折。
“国家安全”并非充分理由
近几十年来,美国对统一身份证这个问题做过很多次民意调查,每次都是反对意见占绝对上风。1942年,民意调查的创始人乔治·盖洛普,曾在《纽约时报》上对统一身份证的利弊做过有代表性的总结。在他看来,统一身份证很像是警察国家的做法,是违反美国精神的。当然,盖洛普也承认,统一身份证有利于打击犯罪、加强国家的安全,特别是在应对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过程中,统一身份证将大大方便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控制。
1974年,美国司法部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FACFI),研究统一身份证问题。该委员会在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及商业领域进行综合调研后,认为政府有义务为私营领域提供一个统一的标识,以方便全社会各种电子交易行为的发生和管理,因此建议采纳统一身份证的做法。报告同时坦承:公众对这个建议的反应是非常负面的。
统一身份证多次成为总统大选的辩论话题。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曾是2008年大选期间知名度最高的候选人,表态支持全国统一身份证,遭到其他多位候选人的攻击;这些候选人都主张:没有任何理由去牺牲公民的自由,以换取“可能好一点”的国家安全。

中国经济生了什么病?


郎咸平的归纳是制造业危机和产能过剩危机。他表示,中国一直以制造业大国自居,但在产品研发、渠道物流、关键零配件这三个重要环节上,却没有话语权,导致定价权拱手让出。
此外,在产品生产中,民营企业还面临着税费全世界最高、资金成本全世界最高、生产成本优势正在丧失的困境,定价权也在逐步丧失。
而此时,美国已经悄然发生了第四次产业革命--- 智慧产业。在过去的10年间,美国制造业产值上涨达51%,与此同时,用工数量下跌了28%,工资也仅有2.6%的涨幅。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通过定价权大战,一方面控制人民币价格,另一方面又控制住了进口原材料价格,传统制造业深受打击。同时,启动贸易大战,狙击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并对高科技的信息产业链进行打击。
金融海啸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外贸需求大减,加剧了国内产能过剩,制造业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恶化
“2015年会出现制造业的拐点。”郎咸平表示,届时,美国将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最大的转移目的地将不是越南、非洲等地,而是美国
政府开出的“药方”不得要领
面对上述危机,政府给出的解决方案是4万亿元的刺激政策。郎咸平认为,这一药方显然是不得要领,而且,使得病情加速了恶化,并分四个阶段产生了八个危机。
首先产生的危机是资源浪费和产能过剩。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高铁停工和大量高速路提前建成后钢铁、水泥的过剩。
郎咸平列举了一系列的过剩数据:汽车25%以上、钢铁40%以上、电解铝超45%、农药60%以上、玻璃93%以上……
“中国经济已经陷入长期萧条。”他有些悲观地表示,经济重振需要“非常非常非常长的时间”,恢复会“非常非常慢”。

Monday 26 November 2012

TOO BIG TO FAIL

2012看到了这部一年前发行的《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这部片子我反复看了很多遍,虽然演员里面没有一个大牌,没有像《华尔街2》那样的影响力(是HBO的作品)。这个片子让我对美国金融的运作模 式,和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觉得看懂这个电影,比看一些阴谋论意味浓厚的书要有用的多,毕竟这个美国人用自己的观点写出来的东西(原 著是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索尔金)。我老是怀着这样的假设去看这个片子,就是如果美国人都是这么想的,那么肯定不能说别人有阴谋论了吧。
写这个帖子之前我一直犹豫,每看一次我都有要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的冲动,但是真动笔的时候老觉得太多的东西,怕写不完,坚持不下来。结果最近阴差阳 错地住上了一直排不上队的医院,有20天的时间权当休假,就开始写了,希望出院的时候能写完。既然有这么多的时间,那我就以电影剧情的进展为序来写,中间 加上我的看法和疑问,也请看过这个片子的朋友给我解惑。
正式开始之前我有一点要交代,作为电影,情节上肯定有虚构的部分,不过事情的结果都是按照真实情况写的,所有我能看出的不真实或者隐瞒的部分我会指出,其余的部分我假定真实,这让我们可以看清大的系统和结构的运作而不必被纠缠于细节。
一 次债危机起源和贝尔斯登被收购
电影的一开始就交代了历任总统和政府高官,里根,克林顿和格林斯潘及小布什,在次债危机之前起到的作用,也算是种下的种子。电影里明确指 出,1999年克林顿政府修改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废除了1933年对投行和商业银行的合并禁止,是次债危机的元凶。这一点,我觉得值得商榷,这个是 银行做大的原因,因为商业银行可以跟投资银行合并了,但是说是次债危机的原因,那么就避开了贪婪这个因素(后面的新闻提到一些高盛的投资经理,在次债危机 之前一年的奖金是一千万,二千万甚至五千万美元)。这一部分有趣的是布什支持美国人拥有住房实现美国梦的讲话,“我们在行动–支持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实现美 国梦,这个法案(应该不是指格-斯法案)不仅对美国的立国精神有益,同时对国家的POCKETBOOK也大有好处”。这个应该是证明,作为政府和国家,也 对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持正面的态度,认为可以从中获益的,至少在危机发生之前是这样。
值得一提的事,整个电影的背景介绍,均是以从CNN,NBC,CNBC等新闻台截取的新闻画面,这样就增加了整个影片的真实的感觉。尽管他们截取的 方法很巧妙,例如从形势大好到次债危机,就是通过新闻画面的转换来实现的,而一开始就是从贝尔斯登的被收购开始的,鉴于后面主要情节是通过雷曼的被收购不 成而破产的过程来展开的,那么从这里切入就很有技巧,这就让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保尔森能就贝尔斯登而不救雷曼?通过CNBC的新闻,我们可以了解 到,美联储为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有毒资产的担保。我们先把这个疑问放在这里,因为看到后面关于是否为雷曼的有毒资产担保的时候, 我们会紧张地不记得之前的这个交易。
贝尔斯登只是冰山的一角,镜头一转,就到了影片主要情节的主角,雷曼兄弟上场了。在这之前,影片一直是采用新闻的片段组合,紧凑的内容让大家一开始 就喘不过气来,我是把片头反复地看了多遍,才没有掉到导演的坑里去,我认为导演是有意弱化拯救贝尔斯登的程序合法性的。也是为了维护汉克保尔森的正面形 象。
二 雷曼危机登场
整个影片,富尔德是以一个负面的形象出现,鉴于后面的影片非常用力地深化了这一点,我觉得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些当时的情况,实际上富尔德并不是没有 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如果他真像影片里说的那么糊涂(实际上他也许真是一个混蛋),他也不会在华尔街生存39年了。他吸纳了140亿美元的投资,变卖了上千 亿美元的资产来筹措现金来抵御危机,这是电影里没有提到的。
演员中第一个出场的就是富尔德,雷曼的董事局主席兼CEO,一开场就是一句粗口(而后的情节中富尔德的粗口是最多的,而这个片子的粗口程度简直是儿童不宜)。粗俗是影片给富尔德贴上的第一个标签。
雷曼公司有两个人物的出场非常有意思,这两个人是在雷曼危机的初期就被牺牲的,一个是总裁兼COO,乔-格雷戈里,和雷曼的CFO,艾琳-卡伦。乔 出场的时候是坐直升飞机出现的(唯一一个乘坐直升机的镜头),在第二个镜头也是最后一个镜头中是非常轻松的,双手插兜,好像危机跟他没有关系,所以后来有 雷曼的国际投资部主管对富尔德评价乔的时候说“这家伙对风险控制一窍不通”。而艾琳-卡伦出境也很有特点,身材惹火,衣着性感,应当说整个片子完全没有以 男女关系为卖点,但是艾琳-卡伦的出场有那么一点暧昧,导演似乎在暗示这个律师出身的女士能做上雷曼的CFO,是靠了和某人的暧昧关系,为了印证这一点, 有一个镜头是富尔德在搞不定他的袖扣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当着乔的面帮他系好。后来对她的评价是,“整条街都知道她是个笑话。”这两个人的出面是为了说明 富尔德用人有误,这是他的罪状之二。
保尔森出场是因为跟富尔德的通话,在这之前他在用望远镜观察鸟类(这位前财政部长和高盛的前董事长以热爱动物和大自然闻名)。在通话过程中,富尔德 请保尔森打电话给巴菲特以促成巴菲特对雷曼的投资。对此保尔森在与他手下的三员大将开会的时候非常不屑,“我在管理高盛的时候可没指望财政部长帮我谈成生 意。”保尔森的手下的三个人非常值得介绍,财政部首席顾问,保尔森的参谋长,吉姆-威尔金森,理想主义者;尼尔-卡斯卡里,国际事务助理部长,35岁的天 才,计划制定者;米歇尔-戴维斯 公共事务助理部长,保尔森的发言人,团队中少有的不是金融界出身的人。
保尔森还是给多次作为救世主出现的巴菲特打了电话,这部片子明显对巴菲特的作用进行了夸大,影片里巴菲特出现了三次,一是跟保尔森谈雷曼的事,二是 出手购买高盛的股份,一是保尔森向他请教如何对健康的银行进行资本注入。被提到的次数就更多,连AIG出问题的时候大家第一个就想到巴菲特,在寻求政府帮 助之前,只是巴菲特坚持有政府的介入才肯投资。艾琳-卡伦说的好,“市场喜欢巴菲特,他的名声能一夜之间把股价拉上去。”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如果真是这 样,就不需要后来的政府介入了,而且巴菲特在跟保尔森的电话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他们(投资银行)开始为私利交易,那些风险经理人就失去了控制。”这算 是次债危机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 不过他还是为雷曼的交易开出了价,40元回购价的优先股,股息9%,参照后来雷曼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时雷曼的股价是36块。看看富尔德是 怎么回答的吧。“去他妈的巴菲特,我不会每年花三亿六千万,去买跟他做生意的愉悦感。”这是富尔德第一次对机会说不,是因为他的自负。他还幻想房地产市场 能回暖,还能从高盛的碗里分一杯羹。对危机的无知而导致的自负是他的罪状之三
三 雷曼危机的深入
写到这里了,才发现没有对保尔森做一个大体的介绍,作为这个片子的主角,而且是正面的形象,有必要对他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亨利-保尔森最早从政,任 职国防部和白宫,之后进入高盛芝加哥分部,在30年的时间里在高盛步步高升一直做到董事局主席兼CEO,2006年布什任命他为财政部长,他热爱动物和大 自然,芝加哥的家里养了许多动物,甚至为此不愿意搬到纽约。高盛在他手里成了华尔街最赚钱的银行。布什为了让他担任财政部长曾经三顾茅庐,许以重权,保尔 森方才出山。大家可能还记得,中美高层经济对话,美国是保尔森带队,中国是吴仪副总理领衔,而且保尔森是作为总统特别代表的身份参加的,而之前任职于高盛 的时候,他曾到中国70多次,并与中国的金融教父方风雷成立了高盛高华公司。相对于他的前任,保尔森无疑有更大的权力,在影片里可以看出来,由美联储主席 伯南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和保尔森组成的政府团队中,保尔森是发号施令者。这个影片基本上可以算是讲保尔森如何力挽狂澜 拯救美国经济于危机之中的故事。
看来保尔森在华盛顿有个与伯南克的每周早餐会,正是这个场面上美联储主席出场了,当他听到富尔德拒绝巴菲特建议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而保尔森就直斥 富尔德疯了。这段有趣的是保尔森提到了格林斯潘的建议,“现在的问题是房子太多了,我们应该买下那些空房子,一把火烧了。”听了这个不像是开玩笑的建议, 伯南克的表情是,“这算是他娘的什么建议?”而保尔森只能报之以苦笑。
富尔德在内部巨大的压力下,开掉了跟他共事30年的乔和艾琳卡伦,并开始与韩国三星银行谈判引资,他与新总裁约定富尔德不参与谈判,等宣布成功的时 候才出现。而他按捺不住,在各方面都谈的差不多的情况下,他冲出来要求对方重新考虑房地产部分的交易,而之前双方已经同意将此部分划入一个新的公司。交易 自然告吹,而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自大鲁莽,是他的第四个罪证。富尔德实际上在巴菲特的交易告吹之后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引资,虽然规模同巴菲特的交易规模差不 多,条件实际上优于巴菲特的交易,但是由于没有巴菲特的明星效应,所以并没有阻止空方对雷曼的继续围剿。
在韩国人的生意告吹之后,富尔德将希望寄托在政府上,希望政府能提供类似贝尔斯登的担保,他告诉天才小子尼尔,如果保尔森希望交易成功,“你们得做 点什么。”而当尼尔建议他即使对手出价低到个位也应该考虑的时候,他勃然大怒,说“雷曼不是贝尔斯登,我他妈的才不会把公司拱手送人。”他在引资问题上的 坚持,是因为他持有很高的股份比例,引资会摊薄他的利益。
无路可走的富尔德,开始与之前拒绝过的美国银行开始了谈判,在市场上,私人买家所剩不多了。
四 保尔森的火箭炮
在雷曼风波正盛的时候,盖特纳出场通报了两房的危机情况,股票一路下滑,“这没有底线”,现在需要立刻做点什么,而保尔森说出了那个著名的词,我们 需要让市场以为我怀里揣着“火箭炮”,弹药充足。不过作为一个市场主义者,尽管大家都同意两房需要政府拯救(即使是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奥巴马也在公开场合发 表声明),保尔森还是不想动用那个BAZOOKA.让他不得不扣动扳机的是中国的态度,镜头转到08年奥运会,在招待保尔森的宴会上,中国的财长向他透露 了俄国人的惊天秘密,俄罗斯邀请中国共同在市场上没有预警地抛售两房债券以打击美国金融体系,并意味深长地说,即使在美国,政府和大企业的关系也没有那么 简单。这个桥段非常有意思,后来保尔森曾经公开透露过俄罗斯的这个打算,正如影片里所演的那样,不过中国外交部理所当然地否认了中国曾经跟任何人讨论过这 个问题。现实比影片更精彩!
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让保尔森没有了选择,“火箭炮”开火了,美国政府接管了两房。
也许是不得不拯救两房,让崇尚市场主义的保尔森感到不快,也许是要撇清美国政府与大企业之间的关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次保尔森下定决心,让雷曼 的拯救成为一次市场行为。但是他认为最有可能成交的美国银行,刚收购了Countrywide,希望美联储能提高他们的金融杠杆。这时伯南克说了一句经典 的话,“你让我去提高他们的金融杠杆,好收购一家因为过度使用杠杆而破产的企业?”,保尔森的回答更经典,“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显然没有,看到这里,我 们是不是看出来什么了?作为美国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决策者,他们只能够维持有限的正义,对于危机的根源,他们是非常清楚的,但是他们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在一 条正在沉没的船里,尽可能多地往外舀水罢了。
五 拯救雷曼
财政部的人对拯救(bailout)一词是非常敏感的,提到这个词的时候,米歇尔都要求大家改为“数额巨大的并购协助措施”。所以保尔森下定决心不 让政府或者联储出面,他要让私人银行填上这个大坑,所以他让米歇尔私下把这个决定透漏给了媒体。而得到这个消息的美国银行的谈判团队,都“玩起了俄罗斯方 块”,没有政府的介入,谁也不敢碰雷曼这个有毒废料场。盖特纳对此十分不满,认为财政部的这种表态会让拯救更加困难,对保尔森提出的法律上没有依据的说 法,盖特纳说了一句情急之下的实话,值得我们记住,“法律上来说,我们还没有找出该怎么做而已(Legally we haven’t figured out how yet)”,这对崇拜美国式法制系统的政治小白真是一个打击。
盖特纳的担心不是没有根据的,所以他仍然建议美联储对交易的支持,这时,保尔森决定利用自己在投行生涯积累下来的人脉关系和政府背景来解决这个问题 了。他要把所有投行的老板叫到一起,关在一个屋子里,问题不解决就不放他们出来。而影片里并没有提到的是,实际上美联储对投行开放了只对商业银行才有的贴 现窗口,而且允许投行以有毒的债券作为抵押,以应付最不利的局面,但是,华尔街的几大投行并没有申请,因为申请贴现会给市场以缺乏资金的信号,反而可能加 速投行的倒闭。
保尔森为这次拯救下了大本钱,他自己掏腰包租了飞机,同行去纽约的还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也就是美国的证监会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不过看得出来,他并不明白这次纽约之行的具体内容,这位技术官僚是个天真的爱国主义者,甚至有点迂腐,至少电影里是这么描述他的。
纽约投行的大佬们纷纷登场了,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高盛的劳尔德-贝兰克梵,摩根斯坦利的约翰-麦克,美林证券的约翰-塞恩,花旗的维克拉姆-潘 迪特,这些大佬并不知道开会的目的,只是被通知不能缺席。当得知是要拯救一个竞争对手时,大家纷纷表示不满,没有人觉得雷曼倒闭会影响到自己,除了美林。 保尔森打断了考克斯啰啰嗦嗦的说教,告诉他们,政府已经解决了一个,这个轮到你们解决了,“让我把话挑明了,我们会记住任何一个在场却没有帮忙的人!”面 对如此赤裸裸的威胁,没有人敢再废话了,开始了银行式的讨价还价。
六 美林杀入
随着谈判的深入,雷曼的窟窿越来越大,从300亿一路飙升到700亿美元的垃圾资产,美国银行明确表示没有保尔森的支持他们不会购买雷曼。而此时的 约翰-塞恩,美林的CEO,心里很清楚如果雷曼倒闭,接下来就是他,所以他让心腹给正在跟雷曼谈判的美国银行联系,讨论由美银收购美林。这样的规模,美国 银行只能收购一家,自然美林更值得收购,所以,美国银行的交易对雷曼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保尔森猜出了塞恩的目的,从目前形势来看,塞恩固然自私,不过这 个结果对保尔森来说并不是最坏的,既然美林迟早是问题,眼下解决了也好,幸好还有巴克莱作为替补。
富尔德得知了消息,勃然大怒,他说出了他一直以来是凭什么要求美联储出面救助他的话,“你告诉盖特纳,如果他不帮我脱离苦海,美林就是下一个。”而他不知道,美林已经踩着他上了岸。
被关在美联储房间里的银行大佬们还在讨价还价,最终杰米-戴蒙发话了,他用生意人的方法来简化了这个无休止的讨论,既然政府不买单,而巴克莱的交易 中的损失又需要有人承担,那么“谁能参与billion美元的投资,来阻止雷曼破产?”,他先掏了10亿,高盛也痛苦地掏了10亿,接下来是大摩……钱有 了,保尔森如释重负,富尔德也大喜过望,召集了董事会,以批准巴克莱的交易,殊不知他们的投票却是为了雷曼的破产……
穿插在雷曼的破产过程,AIG也出现了问题,当看到描述AIG资金现状的数字的时候,每个人的表情都是难以置信的,“A I G?”一个真正的大家伙浮出了水面。
七 雷曼倒闭
满心欢喜的盖特纳拨通了英国金管局主席卡勒姆-麦卡锡爵士的电话,他并不清楚为什么英国人要找他,当他得知英国人不打算批准这个协议的时候,说话都 口吃了,保尔森也是一样,他连接说了六个“不”。他立即打电话给英国的财政大臣,却被告知,“我们不想进口你们的癌症。”在此之前,当得知巴克莱有意向参 与雷曼的收购之时,英国财政大臣阿里斯泰尔曾致电保尔森表达自己的担忧,不过就像保尔森说的,他没有听出英国人的言外之意。
这帮银行家对于政府在没有跟英国人沟通好就急于压榨他们的资金自然是十分不满,劳尔德这样形容他们的失误,“有人不止是丢了球,他们还踢了教练的蛋蛋,又往四分卫的嘴里塞了一坨屎。”
雷曼的命运就这么定了,破产。保尔森示意考克斯宣布雷曼破产的消息,在亚洲股市开市之前,否则股市会拖累美林的交易。而宣布之前,当尼尔-卡里卡斯 问起的时候大家才如梦初醒地发现,破产的消息还需要雷曼董事会的正式同意!保尔森指示考克斯通知雷曼董事会(所以我一直觉得相对于证券管理委员会和美联 储,财政部长的职位要高一些,至少在保尔森在任的时候是如此),确保雷曼正式申请破产。考克斯答应了,没有这么做,他顾虑自己的身份,要考虑政府在这件事 上扮演的角色,保尔森得知大怒,脱口而出一句粗口(本片中他几乎不说这个),说他们像一群“枪法不准的黑社会,这是你的工作,快打那个该死的电话。”当然 最后这句是贴着考克斯的耳朵说的。
在保尔森的重压和监督之下,考克斯不得已打了电话,富尔德已得知巴克莱的交易泡了汤,他和雷曼董事会被通知有重要消息将要通报,所以还心存幻想地问 是否还有他们没有考虑过的机会,结果得来的却是含混其词的“雷曼破产有助于市场的稳定。”他随即询问考克斯是不是在指示雷曼董事会宣布破产时,考克斯按下 了电话的静音键。这时保尔森逼了上来,目露凶光地从牙缝里吐出两个字,“Do it!”考克斯只好含糊地说“雷曼董事会需要作出破产的决定,这不是政府该做的决定,但是我们确实认为形势应该得到扭转”。富尔德明白了,他示意投票,董 事会成员一个一个地作出了同意破产的选择。雷曼破产了。
八 大而不能倒的AIG
美国的媒体和国会对雷曼破产的反应出乎保尔森和他的团队的意料,大家一致看好,所以他们准备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么说,“我们已经尽力,不会再有政府出面的拯救了”。但是就在新闻发布会的同时,道琼斯跌了400点,信贷市场被冻结了,而更大的麻烦是AIG。
现在保尔森的电话被打爆了,有摩根斯坦利的约翰-麦克,投诉空头的袭击快要拖垮他们了;有法国的财长拉加德(就是后来的IMF总裁),斥责他们让雷 曼破产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不允许AIG也这样,因为欧洲对AIG有大量的风险敞口;更有GE的伊梅尔特,信贷市场的冻结已经影响到这个生产飞机和电器的生 产企业了,如果GE的日常资金筹措都有问题,那么意味着美国的制造业都会关门;而我认为高盛的劳尔德的电话最值得注意,他说到“英国破产管理人冻结了雷曼 的所有客户账户。”这是在没有跟美国通气的情况下英国人做的决定。
让我们看看这两个新旧金融霸主所做的决策,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首先是美国人,为什么要选择雷曼破产?虽然影片里一再用富尔德的表演,想引导大家往 个人因素上找原因,实质上,五大投行里让雷曼破产,相对于美林,国外市场背的损失要多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拉加德如此愤怒。这一点,仅从香港市场就可以看出 来,港交所因为雷曼股票的结算损失就达1.6亿港币,而雷曼迷债的规模高达360亿港币,几年以后在香港政府的压力之下,由十几家银行出面,以6-7成的 价格回购了这部分债券。但不是全部,我的前老板,在雷曼债券上的损失就约400万,而且不符合回购的条件。要知道香港被美国誉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
作为老牌的金融帝国,英国自然明白这件事情的影响,在他们拒绝了巴克莱的交易后,第一时间就冻结了雷曼的所有客户账户。
回过头来说AIG,在股价跌至2美元的时候,政府和联储达成一致的意见,接管AIG80%的股份。保尔森的神经承受能力已经到了极限,所以当吉姆表 示国会不会同意的时候他发作了,“飞机租赁AIG,市内的大楼 AIG,退休工资保险 AIG……无处不在,你想要找大而不能倒的实例吗?这个就是了!”问题是该怎么向公众解释这个问题。接下来是我认为整个影片中最有价值的一段,几个人给米 歇尔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次债危机的发生原因。
虽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我还是有必要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情节: 华尔街打包住宅贷款及住宅抵押证券,卖给投资者获利,为了能多了盈利,他们降低了标准,修改了原来信用等级评分620分及20%首付款的要求,降为500 分的信用评分,不需要首付.很多美国人由此实现了美国梦,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但是银行知道这里的风险,于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的保险,将风险移出帐外,就可 以购买更多.当有一个傻逼(dumb)保险公司为了收费承担了难以置信的风险。房价开始下跌了,很多信用差的人开始还不上贷款,银行就会要求AIG偿付, 信用违约互换。所有的金融机构,遍布全世界,在同一时间,AIG没有那个实力,就要破产,向AIG购买保险的银行就要在同一记入巨大的损失,很多就会破 产。说到这里,米歇尔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你是说整个金融系统?”吉姆点了点头,“那如果问到为什么没有履行监管义务,我该怎么回答?”这时保尔森回答 了,“没有人想要监管,我们那时都在赚大钱。(we were making too much money)”同学们,我不知道美国人怎么看这个情节,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美国人为什么看了这个电影没有起来造反啊!
写到这里,这个电影的硬伤就出现了,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